守護海洋無名英雄!海保署首頒「中華白海豚獎」致敬志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10月25日假臺中市金典大酒店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114年度海洋保育志工年終活動」,來自全臺各地的志工與家屬共計超過70人共襄盛舉。活動除頒發多項績優獎項,感謝志工在各項海洋保育工作中的默默耕耘,也透過文化表演與博物館參訪凝聚向心力,共同推動「潔淨海水、健康棲地、永續資源」的保育願景。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指出,當前海洋面臨氣候變遷、海洋廢棄物與人為開發等多重挑戰,唯有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參與,方能有效守護海洋資源。自112年起,海保署陸續成立「海洋保育教育推廣隊」、「海洋野生動物救援隊」、「海域環境維護隊」及「友善釣魚宣導隊」等四支志願服務隊,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363位志工投入行列,超過500人次參與服務,累積服務時數逾2,000小時,展 現強大行動力。海洋保育署各志工隊的行動,讓臺灣在海洋保育領域展現堅實力量。
海保署表示,為表彰志工無私的付出與堅持,今年特別首次頒發象徵志工最高榮譽的「中華白海豚獎」,由1位服務時數超過300小時的資深志工海洋保育教育推廣隊隊長曹汝民獲得,肯定其長期投入海洋保育的典範精神。同時,頒發「鯨鯊獎」3名(服務逾200小時)、「綠蠵龜獎」7名(服務逾100小時),並有28位年度績優志工及12位志工幹部獲頒感謝狀,表彰他們在教育推廣、救援 通報、海廢訪查及宣導等面向的卓越貢獻。並強調志工服務已超越「工作」或「服務時數」,而是一份「志業」與「使命感」。
海保署指出,今年活動特別邀請「中華白海豚獎」得主、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隊隊長曹汝民上台分享心得。曹隊長長期投身海洋保育教育推廣與志願服務,擅長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海洋保育理念,並以自身經驗勉勵夥伴持續行動,讓海洋保育觀念透過教育推廣在社會中深耕傳遞。曹汝民表示,從服務中找到快樂,是最珍貴的收穫。臺灣每個角落都有默默付出的志工,榮幸與大家並肩守護海洋,並呼 籲志工將服務視為一生志業,以持續的熱情推動海洋保育。
典禮現場氣氛溫馨熱烈,中華鳥會理事長張瑞麟亦受邀分享多年服務心得,勉勵志工持續投入,共同守護海洋,席間也播放志工活動紀錄花絮外,還有來自苗中彰海洋保育站與各志工隊代表進行年度業務簡報,展示推動成果與未來規劃。現場更安排新盛國小師生精采舞蹈演出、王功蚵藝協會帶來的潮間帶之舞表演,及台中志工們的海洋保育行動劇,不僅融合在地文化,更為活動增添活潑氣氛。
活動下午安排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分組導覽「鯨掘特展」、「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及「大地瑰寶」等展區,透過專人導覽讓志工們進一步了解海洋與自然生態知識,也強化他們在實務服務中的教育推廣能量。
陸曉筠強調,海洋保育志工是推動政策落實的堅實力量,從海廢減量宣導、友善釣魚推廣、保育教育推廣到海洋野生動物救援,處處可見志工的身影。未來海保署將持續精進志工培訓體系,拓展服務面向,期盼與更多夥伴攜手,守護臺灣的海洋藍圖,讓保育理念深植人心,永續傳承。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施義哲副署長
聯絡電話:0905-167-616
發稿單位及聯絡人:綜合規劃組賴郁晴組長
聯絡電話:0905-255-053
發稿日期:1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