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青年創新挑戰」獲獎者出爐 來自印、奈、臺青年獲青睞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AAEE)今(29)日共同宣布第三屆「青年創新挑戰(Youth Innovation Challenge, YIC)」獲獎者,最終由來自印度、奈及利亞及臺灣的三位青年從15名決選名單中脫穎而出,抱走總獎金3 ,000美元。
臺美合作邁入第三屆,擴大海洋保護議題
海保署自110年起與美國環保署合作,贊助北美環教學會舉辦青年創新挑戰,並由全球環境教育夥伴(Glob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tnership, GEEP)協助執行,透過訂定海洋保護相關主題,鼓勵全世界15至30歲的青年勇於發表自己對海洋議題的創新解決方法。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提到,今(112)年和過去兩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擴展題目範疇,除了過去兩年皆關注的海洋廢棄物外,還加入聯合國30X30目標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等2項全世界關切的重要海洋議題。
黃向文進一步表示,今年擴大徵件議題,也反映在投稿者數量上,總計今年徵得136件來自50國之投稿,較去(111)年84件、32國皆有明顯增加,投稿者比例則以非洲(37%)及亞太(41%)地區最高。
15名決選名單選出3位獲獎者,最年輕者來自臺灣年僅15歲
海保署說明,第三屆青年創新挑戰徵件自6月29日起至7月31日止,136件作品經歷兩階段的評選後選出15位決選名單,並擇出3位獲獎者頒發獎金。
海保署表示,15名決選名單投稿者包括1名團體組,其餘14名人員女性占10名,男性占4名,平均年齡為22歲,年紀最小的2位僅15歲,其中1位為來自臺灣的陳云甯(Keira Chen),她也以「提倡圖書館設立孩子們的專屬海洋角落」獲得評審青睞,成為最終3名獲獎者之一,更是歷屆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除了來自臺灣的陳云甯,另外2位獲獎者分別為來自印度的Ajay Sawant以及來自奈及利亞的Jennifer Uchechukwu Obiorah。Ajay提出「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的珊瑚移植復育方法」;Jennifer則透過「結合環教與競賽挑戰」為題獲獎。
獲獎之後?讓獲獎成為下段方法實踐的起點
海保署指出,過去兩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內外研討會或者停辦,或者改為線上舉行,使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獲獎者因為時差問題無法齊聚針對自身所提方法進行討論與交流。海保署希望在疫情解封後,能有機會邀請這3年的獲獎者們出席我國舉辦的相關國際會議,分享在獲獎之後針對他們提出的創新想法的後續執行情況,讓青年創新挑戰不僅停留在頒發獎金,而能持續瞭解獲獎者們如何實踐及 延續自身所提的創新方法解決海洋議題。
保護珊瑚礁生態系,印度青年提出珊瑚移植復育方法,Ajay Sawant|印度
珊瑚礁雖然僅占全世界海洋面積的1%,卻支撐起將近25%海洋生物的棲地環境。然而近年來由於氣候暖化、人為底拖、採礦活動等影響,導致珊瑚白化及破壞,連帶造成海洋生態系的失衡。
為解決珊瑚礁生態系日漸萎縮的情形,22歲來自印度的海洋教育家Ajay Sawant提出一項珊瑚移植的技術,藉由從海中採取「年輕」的珊瑚上岸培育2-3年,再將栽培好的珊瑚放置回海洋中,藉此增加印度洋海域的珊瑚覆蓋率。
Ajay與他的團隊針對這套珊瑚移植技術製作相關指引手冊,並希望能提供給亞洲和非洲地區的國家和城市參考。Ajay也提到本屆青年創新挑戰只是開始,希望明年至後年能開始執行珊瑚移植及復育的工作,包括選定復育場址並達成50-70處成功移植案例;並且在長期目標上,能將珊瑚復育方法納入印度國家政策發展,以及讓沿海地帶的居民一同參與復育工作,恢復海洋豐富的生態環境。
環境教育從小做起,奈及利亞青年結合環教與競賽挑戰,Jennifer Uchechukwu Obiorah|奈及利亞
環境保護雖然能藉由立法獎懲進行約束,但環保意識仍需透過長時間的教育培養才能真正內化養成。來自奈及利亞的Jennifer Uchechukwu Obiorah發現國內中小學生教育缺乏對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海洋環境保護等議題,連帶反映出奈及利亞國人普遍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的問題。
為提升國人對於環境保護關注意識及認知,Jennifer決定從國內中小學教育著手,透過舉辦「TeamUpcyclers '' Ocean Restoration Challenge」,讓參賽者向奈及利亞的中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推廣,例如介紹海洋環境與生態系、海洋廢棄物造成的污染及清除等議題,增強奈及利亞中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這項挑戰將持續2個月,預計將觸及超過1萬名學生,並從參與的組別中選出2組優勝組及1組最佳創意組進行獎勵。並且,Jennifer團隊希望未來能擴大此項海洋教育推廣挑戰,並於5年內達到觸及5萬名奈及利亞中小學學生的目標。
從繪本、說故事到海洋藝術品展示,臺灣青年提倡圖書館設立孩子們的專屬海洋角落,陳云甯(Keira Chen)|臺灣
如何讓年幼的孩童建立海洋環境保護的觀念?來自臺灣的陳云甯提出「圖書館內的海洋角落」概念,在這個角落雖然沒有夏日海灘的海水和沙灘,但透過海洋元素的設計,讓孩童彷彿置身於海洋保護繪本的「書海」世界。
除了靜態的圖書外,週末亦會安排志工進行海洋環境保護、海洋廢棄物處理以及海洋生物知識等主題分享,並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孩童瞭解各種海洋知識;此外也會提供孩童手作的機會,例如利用海廢製作海洋藝術品,並於海洋角落進行展示,藉此增進孩童們熱愛海洋的心,建立根深蒂固的海洋保育觀念。
陳云甯認為海洋角落不單是建立孩童海洋保護知識及意識,同時也能透過孩童的影響力改變他們的父母及長輩們對海洋環境問題的看法,Keira希望能從社區性的圖書館開始實踐海洋角落,循序漸進讓海洋保護成為全民意識。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宋欣真副署長
聯絡電話:07-3382057或0905-205-669
發稿日期:112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