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因為人為活動,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加上大幅度森林濫砍、農地開墾和工業發展,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過量,引致全球暖化。為了減少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氣候變遷,目前國際上認為保護藍碳生態系,是其中一項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透過維持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等生態系的健康,能夠協助我們達到生態保育、氣候調適、淨零碳排等目標。
海洋保育署自108年起陸續盤點我國藍碳生態系分布及面積,並於113年更新調查結果,全臺沿海藍碳生態系面積約8,945公頃,其中海草床所占面積最大7,818公頃,(東沙環礁海草床7,716公頃面積最大),其次為紅樹林938.8公頃,鹽沼188.33公頃,綜合全臺三種沿海藍碳碳儲存量約為47萬公噸。
海洋保育署配合行政院「自然碳匯」關鍵戰略,持續與各部會共同合作,針對森林、土壤、海洋等三大類自然碳匯,進行科學基礎的工作,從政策、生態、產業、社會多方均衡考量,協力推動我國碳匯發展,同時透過海保署六大行動策略,持續調查監測及建立本土數據,並廣納地方及企業參與,俾利環境部評估納入國家溫排清冊,推動藍碳制度。讓我們一起努力達成2050年淨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