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外海域鯨豚、海龜等海洋保育類生物擱淺死亡事件頻傳,經專家解剖發現生物體之腸胃裝滿無法消化的塑膠、斷碎漁網片段等,海洋廢棄物危及海洋生物生命,估計每年約有數百萬的海洋生物深受其害。 其中,廢棄的漁網纏住許多的海洋動物,限制了牠們的行動; 塑膠垃圾被海龜誤食,並阻塞牠們的消化道,海洋廢棄物正影響著地球上所有居民的安全。
海洋保育環境理念的推動是一項全球性的重要議題,涉及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NGO)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以下係海保署倡導國內及國際之環境教育核心理念和推動策略:
國內持續深化環境教育意識,海保署以海洋為核心倡導環境教育,透過科學知識、實踐活動與社會參與,讓個人和團體認識、了解並尊重海洋環境,教導人們負責任地利用海洋資源、減少污染及保護海洋生物棲息,攜手守護藍色海洋家園。
1.海保署113年9月4日至9月8日於臺北車站大廳辦理「潛境海洋 保育前進」海洋保育主題特展暨表揚儀式,計有4,219人參與,特展活動前後共有34則電子及網路媒體新聞露出。6月辦理線上海廢趣味競賽活動,共529則回應數、308個分享數,並完成25則活動新聞露出。
2.海保署113年利用VR虛擬實境技術製作海洋環境教育教材2式,分別為360環景VR影視實景拍攝「海洋環境體驗-海酷劇場」與互動體感遊戲「潛海戰將-海廢遊戲」,並購置VR虛擬實境設備28組,讓民眾如身歷其境般體驗海洋環境與保育教育,從多元角度關注海洋議題。
國際海洋廢棄物治理及相關環境保護條約,海保署每年度積極參與國際APEC、OOC等海廢相關會議,展現我國海洋廢棄物治理成果,並與各國分享交流我國海洋廢棄物調查之新穎技術、海廢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體制等相關經驗;且針對海廢議題與美國、日本簽訂海廢治理之合作備忘錄,並持續執行各種雙邊多邊之國際多元交流工作。
1.海保署113年9月23日至26日舉辦為期4天「2024海洋廢棄物國際研討會」並接軌國際,邀集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美國環保署、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AAEE)與日本、韓國、印尼、越南等國產、官、學、研人士計21 名,及國內產、官、學、研人士計15 名與會,並有約245 人次共襄盛舉,並同步安排8篇口頭報告與10篇海報展示進行論文發表,18個展覽攤位展示海洋廢棄物成果,獲得9間網路媒體及2間媒體平台報導支持,共同探討海洋廢棄物相關知識及技術,並以攤位及海報展示相關產品及研究成果,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創新技術,深入瞭解海洋廢棄物各領域間之奧妙,透過學術交流方式實現維護海洋環境之願景。
2.海保署113年捐助美國環保署,與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AAEE)及全球環境教育合作夥伴(GEEP)合作辦理第四屆青年創新挑戰賽(Youth Innovation Challenge),共計42國家152件報名。經評選後產生15名決選者(其中1名為臺灣參賽者)及3名獲獎者,獲獎者分別來自印尼、墨西哥及模里西斯,於113年9月23日邀請3名獲獎者由海保署署長及美國環保署國際事務處Mark Kasman主任共同頒獎並進行獲獎提案發表,共同創新海洋環境議題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