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中央內容區塊
    羊栖菜-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發布日期:111-12-19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羊栖菜-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ey) Setchell 1931
    俗名:鹿尾菜、羊棲菜英名:Hijiki(日音譯)
     
    形態特徵:
    藻體鮮黃色或黃褐色,直立生長,質地軟骨質富韌性,稍具肉質。有柄、葉片及固著器等之分化,柄主軸圓柱狀,分枝互生或不規則叉狀分枝,往上伸長成為葉片中肋,雌雄不同株。葉片隨生長時期而不同,初生葉片為扁平葉狀,並以放射狀平貼於礁石上,再逐漸長出鋸齒葉及末端膨大的短棒狀葉;而成熟體的葉形呈細長棒狀或紡錘狀,兩端細尖,並產生形狀相似的氣囊。以圓盤狀固著器緊密固著於岩礁上。
     
    生態習性與棲地分布:
    為生活於亞熱帶以北至溫帶的多年生藻種,較喜歡冷水域環境,北海道南部海域為分布北界,香港附近海域則為分布南界,屬於東北亞海域的特有藻種,可長至1公尺以上。成熟藻體前端的氣囊,常可見到空氣存於其中,藉以漂浮於海面接受光照。雌、雄不同株,但都會在釋放出雌雄配子後開始萎縮潰爛,進而使整株藻體斷落。但若固著器維持在礁石上,會於秋末冬初重新由基部生出 1 至數棵的藻株,而自母株脫落的受精卵,也有機會萌發出新個體。北部海岸每月大退潮時,於低潮線礁石上可發現不同大小的植株。全年可見,2-6 月為主要生長季,由於羊栖菜較無法適應超過攝氏 25 度的水溫環境,目前本島僅有北部及東北角海岸有其生長棲地,但也受到此海域夏季水溫、氣溫上升的影響,藻體會停止生長並斷裂,僅留下固著器於礁石上度過炎夏,待東北季風南下,水溫下降,才會再開始萌芽生長。而金門、馬祖等處海域的水溫較低,因此整年可見,藻體通常較大也較長。
     
    補充資料:
    本種類常隨著大陸沿岸冷流南下,臺灣非其原生地,直至 2003 年才由黃淑芳博士依據其已定棲北部海岸,以同種異名 Hizikia fusiformis (Harvey) Okamura 1932 定名發表為臺灣本島新紀錄種,目前經由分生資料顯示羊栖菜歸屬於馬尾藻屬,故不再使用Hizikia 屬。每年可於農曆年節過後,見到較大藻體隨海流漂至北部及東北角海岸,有時向東至宜蘭頭城,或向南至小琉球及恆春半島等地,最遠甚至有漂至東沙島的紀錄,這些漂流過來的藻體通常無法繼續存活。但仔細觀察藻體,都已具有成熟的雌雄生殖構造,釋放出的雌雄配子於受精後產生新藻體,在適應新環境後,逐漸在北臺灣海岸落腳,開始新世代的生活。羊栖菜(ひじき,Hijiki 或 Hiziki 為日音譯)是日本傳統食用的醃漬小菜或燉菜,大都以天然採收為利用來源,目前僅有韓國與中國大陸有近海養殖產業。

    相關圖片
    隨大陸沿岸冷流漂來的羊栖菜,以匍匐枝延伸出新生分枝、
    隨大陸沿岸冷流漂來的羊栖菜,以匍匐枝延伸出新生分枝、
    生活於低潮線附近的羊栖菜。
    生活於低潮線附近的羊栖菜。
    外來種羊栖菜已定棲北臺灣海岸。
    外來種羊栖菜已定棲北臺灣海岸。
    • 瀏覽人次: 1219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