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中央內容區塊
    蘇氏海木耳-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發布日期:111-12-16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蘇氏海木耳-臺灣百種海洋生物-大型海藻與海草

    蘇氏海木耳
    Sarcodia suae S.-M.Lin & C.Rodríguez-Prieto 2016
    俗名:海木耳
     
    形態特徵:
    藻體暗紅色或黃綠色,直立生長,外觀多變。扁平分枝葉狀,厚革質,但觸摸具有平滑感。分枝 3-4 回不規則叉狀分歧,主分枝基部楔形,有短柄構造支撐藻體。新生葉狀藻體全緣,表面光滑,成熟藻體表面及葉緣有球狀突起,邊緣偶有副枝產生。以盤狀固著器附著於礁岩上。
     
    生態習性與棲地分布:
    本種類目前屬於臺灣及周邊離島海域的特有種。生長在潮間帶下部、潮池至潮下帶水深 5 公尺以內的水域,附著於珊瑚礁或岩石上深礁岩上。容易在強烈光照下產生黃綠色的藻體。外觀上容易與角叉菜混淆。全年可見,2 月至 5 月盛產於臺灣本島及離島礁岩海岸。
     
    補充資料:
    本種類以往以海木耳(Sarcodia ceylanica )或蒙坦納海木耳(S. montagneana )命名,但外觀分枝多變不易辨識。2016 年經臺灣海洋大學林綉美老師等人重新檢視不同地區海木耳種類的細胞構造與分子親緣關係,確認最早命名的海木耳可能僅分布於斯里蘭卡海域,而蒙坦納海木耳則是紐西蘭的地域性品種,至於臺灣與日本的樣本也顯示在親緣關係上與斯里蘭卡的種類較遠,已具有地域性,加上細胞構造上的差異,因此將分布於臺灣的海木耳重新命名。因當時服務於東港水試所的蘇惠美博士已成功開發海木耳的人工培養技術,故種小名以蘇博士之姓命名,於是蘇氏海木耳成為全世界特有的海木耳種類。國內目前已可進行蘇氏海木耳全年的人工培養,並養殖出掌狀與球狀兩種不同外觀的藻體,此變化易受到季節及水溫的調控。除藻體外觀不同外,人工培養的藻體顏色亦有深紅色與鮮黃色兩種。

    相關圖片
    群集於潮間帶的蘇氏海木耳,受到強光照的影響,藻體顏色為黃綠色。
    群集於潮間帶的蘇氏海木耳,受到強光照的影響,藻體顏色為黃綠色。
    人工養殖的蘇氏海木耳,葉片較薄較大,顏色也偏紅。
    人工養殖的蘇氏海木耳,葉片較薄較大,顏色也偏紅。
    • 瀏覽人次: 497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