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燒酒海蜷-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燒酒海蜷 Batillaria zonalis

    燒酒海蜷 Batillaria zonalis (Bruguière, 1792)
    別名:燒酒螺
    英名:Zoned Cerith, Creeper, Horn snail

    形態特徵:
    燒酒海蜷,殼呈圓錐長塔狀,殼堅硬,殼色多變但主要為黑色且帶有白色或咖啡色橫帶條紋,殼長約4公分。各螺層間縫合線較淺,螺層間有細螺肋和瘤狀縱肋,上有不規則的顆粒突起。殼口內為黑褐色,殼口為水滴狀,具有同心圓紋路的圓形角質口蓋。

    生態習性:
    燒酒海蜷俗稱「燒酒螺」,棲息在海陸交接的灘地潮間帶。海岸灘地承接來自陸地的營養鹽,底質沉積物裡豐富的有機碎屑就是燒酒螺的食物。因此,在健康的泥灘地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海蜷,退潮時在灘地上活動,留下爬行的痕跡。牠一邊爬行,一邊用寬大發達的吻,貼在底質上收集刮食泥表的有機碎屑。早期沿海居民,退潮時會到潮間帶撿拾燒酒螺,洗清泥砂後再剁剪殼頂部分,以熱油、辣椒、蒜爆香熱炒,再加醬油及米酒等,慢滾收汁,最後香油提味,就成了這一道配酒零嘴燒酒螺。而這道燒酒螺背後濃縮了臺灣西部漁村居民生活,與海岸灘地生態,結合而成的海洋文化。然而,近幾十年在工業化後,土地利用方式改變,許多灘地被築堤填海,變成海埔新生地、魚塭、商港。海岸工事的突堤效應造成海濱陸化,全臺的灘地面積縮減,棲地消失。於是市場上逐漸以進口的同類漁貨取代,而這一項早期曾是漁港、夜市、濱海觀光區海岸常見的零嘴海味,在社會發展過程已經被進口商品取代,這一項海洋文化也漸漸被淡忘。

    棲地分布:
    於西太平洋,印度洋,中國沿海至日本、琉球、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的西海岸、澎湖群島、馬祖、金門等地區。沿海河口、紅樹林及潟湖的潮間帶棲地都有分布。

    相關圖片
    燒酒海蜷之背面(左)與腹面(右)。
    燒酒海蜷之背面(左)與腹面(右)。
    在泥灘上之燒酒海蜷。
    在泥灘上之燒酒海蜷。
    • 瀏覽人次: 2046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