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潔淨海水> 海廢行動計畫> 調查
  • :::

    調查

    中央內容區塊
    海底廢棄物調查

    海洋保育署109年起委託專業團隊參考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領域聯合專家組 (Group of Experts on the Scientific Aspect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SAMP) 於2019年出版「海洋廢棄物監測和評估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plastic litter in the ocean)」觀測海底廢棄物。

    海漂廢棄物密度
           113年海漂廢棄物調查 381筆,總調查距離1,178.85公里,記錄1,761件垃圾,各區海漂垃圾密度介於 1-91件 /平方公里,其中以北部海域海漂垃圾密度最高( 91件 /平方公里),其次為臺灣海峽北部( 30件 /平方公里),海漂垃圾種類以數量計,以塑膠類最多占 77%,其次為保麗龍占 16%、其他類 4%,以及漁網具 3%。
             113年海漂廢棄物調查結果分布圖
           
           底廢棄物密度       113年海底廢棄物調查,完成基隆外木山等 10處海底垃圾,以潛水調查計 19趟次,總調查距離 16.1公里,海底垃圾密度介於 370-23,889件 /平方公里,密度最高為新北貢寮(23,889件 /平方公里),其次為澎湖(23,704件 /平方公里),整體海底垃圾種類主要為漁業用具占 62%,其次為塑膠類占 28%。
         113年海底廢棄物調查結果分布圖

           水微塑膠      113年海水微型塑膠調查,完成調查採集 32個樣本,檢測海水微型塑膠濃度介於 0.01-0.92個 /立方公尺,最高值為外木山海域等深線 15公尺採樣之樣本(0.92個 /立方公尺)。海水之塑膠微粒外型以塑膠碎片居多(48%),接續為發泡塑膠(40%)、塑膠薄膜(7%)、塑膠纖維(4%),最低為塑膠顆粒(1%)。

    生物微塑膠        113年生物體微型塑膠調查,完成調查採集 16組樣本(每組 30顆牡蠣),微型塑膠濃度介於 0-0.98個 /克(濕重),平均微型塑膠濃度為 0.11±0.24個 /克(濕重),最高為澎湖採樣之樣品 0.98個 /克(濕重)。海洋生物體之塑膠微粒外型以塑膠纖維居多(50%),接續為塑膠碎片(45%)、塑膠薄膜(3%)及發泡塑膠(2%)。

    發布單位:海洋環境管理組
    • 瀏覽人次: 8345人
    • 更新日期: 114-03-11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