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日本鰻-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5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日本鰻手繪圖

    日本鰻
    別名:白鰻、日本鰻鱺、白鱔
    英名:Japanese Eel, Japanese Freshwater Eel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呈棍棒狀,前部橫切面圓形,肛孔後的軀體後段稍側扁。體披細小的鱗片,隱於皮下。體表充滿黏液。側線完全。胸鰭短小,略呈圓形;無腹鰭;尾鰭後端圓鈍。體背側呈灰褐色或灰綠色,腹部灰白色;背鰭、尾鰭以及臀鰭的邊緣呈灰黑色,胸鰭呈灰白色。
     
    生態習性:
    屬於典型的兩側洄游性魚類,因其入海產卵的生態習性,故被歸類為降河性洄游魚類(Catadromous fishes),日本鰻的生活史涵蓋溪流與海洋。每年秋季時,成熟的日本鰻從河川降海後,最終來到菲律賓東部外海的馬里亞納群島海域深海產卵,母魚產完卵後便死亡。卵孵化之後成長為外型與柳葉相似的柳葉鰻(leptocephalus) 以利隨著黑潮海流長距離漂送,隨著漂流時間加長,到了東北亞的臺灣、中國、韓國以及日本的大陸棚時,逐漸成長為體型呈流線型的玻璃鰻(glass eel),具備較佳的游泳能力,隨後脫離黑潮進入東北亞地區的沿岸水域,等待上溯至河川,幼鰻來到河口域時身上出現色素,成長為鰻線 (elver)。鰻線最後進入河川棲息,逐漸成長至黃鰻 (yellow eel),經過4、5年之後,長成為銀鰻 (silver eel),成熟的銀鰻最後降海,返回馬里亞納群島深海域產卵,完成其生活史。日本鰻終其一生大多數時間生存於溪流之中,在溪流中行底棲生活,偏好棲息於泥沙底質的緩水域礫石堆或石縫中。與溪流中較常見的鱸鰻不同,日本鰻在溪流中主要棲息在中、下游以及河口河段。成魚為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等水生動物為主食。
     
    棲地分布:
    成鰻主要分布於東北亞地區,包括日本、韓國、臺灣、中國,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也可見到少數族群。臺灣廣泛分布於全島以及金門的淡水域與半淡鹹水域。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EN (瀕危):
    日本鰻是重要的養殖魚種。漁民每年在冬季時在海岸、河口附近等待溯河的鰻線,以手叉網、流袋網等漁法捕撈。再賣給養殖戶進行人工養殖至上市體型。近年來因捕撈量大量減少,導致鰻苗的價格節節高漲。鰻苗減少的原因包括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河川污染等。近年來,日本雖已成功發展出日本鰻從受精卵到鰻苗的人工繁殖,但由於存在技術困難、育苗率低、成本高等需克服的問題,因此尚無法量產。目前日本鰻養殖業所需的鰻苗依舊捕撈自野外水域,因此,鰻苗資源的保育直接關係著鰻魚養殖業的永續發展。IUCN 在於2016 年已正式將日本鰻列為瀕臨滅絕物種,讓日本鰻瀕臨滅絕的事實廣泛認知,並將日本鰻魚苗和蒲燒鰻魚的進出口列入管制。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日本鰻腹部灰白色,與深色的背側對比明顯。|
    日本鰻腹部灰白色,與深色的背側對比明顯。
    • 瀏覽人次: 3189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