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黑鮪魚-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5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黑鮪魚標本照

    黑鮪魚
    別名:黑鮪、黑甕串、黑暗串、東方鮪、東方藍鰭鮪、黑串、金槍魚、烏甕串、串魚、烏暗串
    英名:Pacific Bluefin Tuna, Bluefin Tuna
    Thunnus orientali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形態特徵:
    體型碩大,體呈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背鰭兩個,兩個背鰭的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低而呈弧形;胸鰭短於頭長;尾鰭呈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新鮮魚體體側具有10-20條淡色斑點所排列而成的橫紋帶;成魚尾柄中部為黑色。第一背鰭黃色或藍色;第二背鰭、臀鰭為淡黃色;離鰭黃色,皆具黑色邊緣。
     
    生態習性:
    屬於大洋性洄游魚類,具有季節性遷移至沿海的習性。其活動範圍為北太平洋海域。在每年的四月到六月,太平洋黑鮪成魚會隨黑潮順流北上,抵達日本至菲律賓之間的產卵場海域產卵,剛孵化的仔魚0.2-0.3公分長。成魚泳速快,肉食性,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
     
    棲地分布:
    從太平洋東側的阿拉斯加灣、加州,延伸到太平洋西側的鄂霍次克海、日本、臺灣、菲律賓北部海域。臺灣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南部海域。
     
    資源狀況:
    太平洋黑鮪是北太平洋熱帶及溫帶海域重要的漁獲,成魚於春夏季期間洄游到日本至菲律賓之間的主要產卵海域產卵時,成為臺灣近海鮪延繩釣的漁獲對象。國內捕撈太平洋黑鮪的漁法主要為延繩釣。早期國內的黑鮪大多出口至日本,隨著國內需求大增而大多數轉為內需。然而在這段期間,國內黑鮪魚每年捕獲量有了很大的變化,從1990年的183公噸,至1999年已達到2,657公噸,但近三年來,年捕獲量已減少到最多只有400 多公噸。黑鮪捕獲數量減少的原因,包括有全球性的過漁、氣候變遷與國際規範限制等諸多因素,但不可否認,多年來在各國的濫捕之下,資源量已經銳減。
    近年來,日本已發展出太平洋黑鮪的完全繁養殖。目前每年日本養殖的鮪魚大約有1萬噸,多數為野生幼魚經過人工飼養為成體。從魚卵到成魚的完全養殖還很稀少。此外,換肉率也低 (僅15-20: 1),顯示現階段的黑鮪魚養殖產業仍存在不少需克服的問題。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 瀏覽人次: 10765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