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鬼頭刀-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鬼頭刀標本照

    鬼頭刀
    別名:鱰魚、萬魚、飛烏虎、扁頭刀、九萬仔
    英名:Common Dolphinfish
    Coryphaena hippurus Linnaeus, 1758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前部高大,向後漸變細。頭大,背部很窄,成魚頭背幾呈方形,額部有一骨質隆起,隨成長而越明顯,尤以雄魚為甚。下頜略突出上頜。上下頜、鋤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齒。體被細小圓鱗,不易脫落;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呈不規則彎曲後而直走。背鰭單一,基底長,起始於眼上方而止於尾柄前;臀鰭較短,起始於背鰭中部鰭條下方;胸鰭小,鐮刀形;尾鰭深叉形。這種魚色彩鮮豔,主要是金綠色和藍色,逐漸褪成黃白色的底面,背面和側面則是不規則的金屬藍色和綠色斑點。體呈綠褐色,腹部銀白色至淺灰色,且帶淡黃色澤。全球目前有兩種鬼頭刀,除本種鬼頭刀外,另一種是棘鬼頭刀(C. equiselis),臺灣兩種皆產。
     
    生態習性:
    為大洋性迴游魚類,常可發現成群活動於開放水域,偶而發現於沿岸水域。一般棲息於海洋表層,喜活動於陰影暗處,故常可發現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處的下方。日行性。肉食性且貪食,常追捕飛魚及沙丁類等迴游性表層魚類、甲殼類和頭足類等,有時為了捕食獵物或躲避捕食者而跳出水面。成長迅速,在4-5個月內即達到性成熟(圈養魚為3個月),已知最小成熟體長為尾叉長45公分。產卵期很長,在熱帶地區全年產卵,每年可多次產卵。採成對產卵,而不是集體產卵。最長壽命為4年。這種魚可以用水產養殖飼養。曾有報導稱人類食用這種魚有可能會因雪卡毒素(Ciguatoxin)而中毒。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各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在西太平洋從北緯46°至南緯38°之間,包括菲律賓群島,日本海,臺灣和鄂霍次克海附近。臺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多。這種魚的英文俗名叫“海豚魚”(dolphinfish),故在國外又被用海豚的土俗名mahi-mahi 來稱呼。但這種魚其實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海豚科(Delphinidae)毫無關係。
     
    資源狀況:
    本魚種由於族群恢復能力強,在部分區域的資源量豐富,為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一般以曳繩釣、流刺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同時也是遊釣中拖釣之主要漁獲魚種。但在某些地區漁民利用鬼頭刀性喜群聚在漂浮物下,故用人工浮魚礁來誘捕,但也因為過度捕撈常使當地的漁獲量下降。國內高雄至東部的盛漁期為5月左右;北部為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臺東新港是我國出口鬼頭刀至歐美國家的重鎮,面對進口國對永續海鮮標章要求日趨嚴格之時,在產官學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籌組了鬼頭刀「漁業改進計畫」(Fisheries Improvement Project; FIP)的工作小組,進行鬼頭刀族群科學研究,作為資源管理的科學依據。目前,新港鬼頭刀FIP已成為臺灣第一個被認可、登錄在SFP國際網站上的永續水產品。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 瀏覽人次: 8604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