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單角革單棘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單角革單棘魨標本照

    單角革單棘魨
    別名:剝皮魚、白達仔、一角剝、薄葉剝、光復魚、狄仔魚、掃帚
    英名:Unicorn Leatherjacket Filefish, Unicorn Leatherjacket
    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形態特徵: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而高。尾柄中長,上下緣明顯雙凹型。吻上緣稍凹,下緣極凹;頭高約等於體高。口端位,唇薄;上下頜齒楔形,上頜齒2列,下頜齒1 列。鰓孔在眼前半部下方或眼前緣下方,與體中線成35-40度夾角,鰓孔幾乎全落於體中線下方。體表不甚粗糙,被小鱗,有許多小棘散布直立於整個鱗片上。背鰭兩個,基底分離甚遠,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一根背鰭硬棘位眼中央或眼前半部上方,棘弱而細長且易斷,棘前緣具兩列小突起,棘下方體背之棘溝淺,棘膜極小;第二根背鰭硬棘退化,埋於皮膜下。背鰭與臀鰭前部皆長於後部,鰭緣截平,臀鰭基稍長於背鰭基;尾鰭截平。體灰褐色;具一些不明顯之灰黃斑駁。尾鰭深灰色;餘鰭黃色。
     
    生態習性:
    近海底層魚類,一般活動深度大多在10公尺以淺區域,最深可達80公尺,偶而會出現在淺海斜坡區。大多數單獨或成對活動, 偶而可見到5、6尾成群。一般少見於礁區,幼魚行大洋性生活,常被發現於例如大型水母等漂游物體的下方,因此可能被引導到近礁區的水域;成魚會在深水區的沙地旁礁區築巢,在雨季時,有時也會成群聚集於漂浮的藻叢中。雜食性,以底棲性動物與藻類為食。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各地的溫帶及熱帶海域。臺灣各地海域均有分布,但以北部及東北部較多,亦常見出沒於人工魚礁區。
     
    資源狀況:
    在臺灣屬於常見魚種,族群量普遍。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定置網、底刺網以及船釣,但在部分季節會有成群靠近沿岸水域的習性,因此以磯釣的方式也可以捕獲。全年均產,然以夏、秋季較多。因具厚皮,食用前,通常會先去頭及剝皮,亦是俗稱「剝皮魚」的由來。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活動於人工魚礁區的單角革單棘魨。|
    活動於人工魚礁區的單角革單棘魨。
    • 瀏覽人次: 1127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