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條石鯛-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條石鯛標本照

    條石鯛
    別名:海膽鯛、黑嘴、硬殼仔、海膽竹、番羊矮仔、石金鼓
    英名:Barred Knifejaw, Rock Porgy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側扁而高。頭小,前端鈍尖。吻短,眼大,側位,上頜達眼之前緣下方。頜齒癒合成鸚鵡喙嘴狀,鋤骨和腭骨均無齒。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1扁小棘。體被細小櫛鱗,吻部無鱗,頰部具鱗,各鰭基底均被小鱗;背鰭及臀鰭基底均具鱗鞘;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單一,硬棘部和軟條部間具缺刻,尾鰭內凹形。背鰭具有12根硬棘,16根軟條;臀鰭具有3根硬棘,13根軟條。體黃褐色,含體側及頭部眼帶,共有7條黑色橫帶,1條橫帶位於頭部,其餘7條位在身體與尾柄。胸、腹鰭黑色;餘鰭較淡而有黑色邊緣。
     
    生態習性:
    條石鯛是種典型的礁石區近沿海魚類,偏好在水層底層活動覓食。幼魚隨著海藻漂移,成魚則喜好棲息在近海岸的岩礁區或消波塊堆置區域的潮下帶海域,因此是磯釣釣友熟悉的魚種。棲息深度範圍為1-10公尺。屬肉食性魚種,以海中具有硬殼的底棲性無脊椎動物為主食,齒銳利且堅固,可咬碎貝類或海膽等具有堅硬外殼的海洋動物,且喜歡捕食海膽,不畏棘刺,也因此有了「海膽鯛」的俗名。
     
    棲地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的日本、中國、韓國、臺灣以及中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此外在地中海的馬爾他、義大利海域也可見到引入的族群。在臺灣廣泛分布,在北部、東部、南部及離島的岩礁、珊湖礁區都能見到。除了天然礁石底質的海域外,也可發現於防波堤或是周遭有成堆消波塊堆置的清澈海域。
     
    資源狀況:
    條石鯛為高經濟價值魚種,野外資源量普通,主要由手釣以及延繩釣捕獲,也是磯釣者的熱門目標魚種。全年皆有產,無明顯盛漁期,但野外捕撈的產量並不大。近來條石鯛在國內已能成功人工繁養殖。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體側具有多條黑色側帶。|
    體側具有多條黑色側帶。
    • 瀏覽人次: 3528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