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瓜頭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6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瓜頭鯨圖鑑

    瓜頭鯨
    別名:多齒黑鯨
    英名:Melon-headed whale
    Peponocephala electra (Gray, 1846)
     
    形態特徵:
    橢圓頭型(木瓜型),身體呈圓錐流線型,背鰭位於背部中呈鐮刀狀,胸鰭末端尖。全身深灰至黑色。臉部與背部有黑色暗斑,背鰭下方可見V型披肩。腹部淺白色,胸腔具有錨狀斑紋。吻部唇線呈白色線條,瓜頭鯨的體表疤痕較少。與小虎鯨相比,瓜頭鯨的牙齒數量較多,每排約20-26顆(小虎鯨少於15顆)。
     
    背鰭下方可見V型披肩,小虎鯨和瓜頭鯨的外型很相似,可由頭型,臉部來做區分。瓜頭鯨的頭型較尖,臉部有暗黑斑,也有白唇線。成年體長可達2.7公尺,體重最重達275公斤。
     
    生態習性:
    群體數量大,常超過數百隻。臺灣東部海域以數十至兩百隻的群體為主。主要在夜間進食,食物種類包含頭足類、蝦、魚類,日間活動以緩慢的海面游動與休息為主。瓜頭鯨數次集體擱淺(臺灣也曾有),社會結構為母系社會,個體關係相當穩定。瓜頭鯨母鯨在7歲進入性成熟,雄性則稍晚到12-15歲之後達性成熟。平均3-4年產一胎,野外壽命45歲左右。瓜頭鯨為體型最小的鯨,雌雄兩性體型相似(雄性略大6-10公分)。
     
    棲地分布:
    瓜頭鯨主要分布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開放性大洋海域,常出沒深水海域鮮少靠近岸,大洋中的島嶼(如夏威夷等)較常見到此種,棲地偏好了解甚少。臺灣海域的瓜頭鯨以花東海域偶而可見,但群體的居留性與活動範圍仍不清楚。瓜頭鯨與小虎鯨在海上辨識極容易混淆,建議如有目擊須盡量拍攝頭部與背部的照片。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LC(無危):
    瓜頭鯨的族群趨勢與分布均不明,全球瓜頭鯨的數量推估約18萬隻,且無重大的人為威脅。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瓜頭鯨圖鑑
    瓜頭鯨圖鑑
    瓜頭鯨實物照片
    瓜頭鯨實物照片
    • 瀏覽人次: 2950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