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柯氏喙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6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柯氏喙鯨圖鑑

    柯氏喙鯨
    別名:鵝嘴鯨
    英名:Cuvier's beaked whale
    Ziphius cavirostris G. Cuvier, 1823
     
    形態特徵:
    本科之 Ziphius 屬裡唯一的物種。壯碩渾圓的身型。胸鰭比例小,且可收入稱為「胸鰭口袋」的凹陷腋下區而緊貼體側,使其身形更為流線。鐮刀型背鰭位於身體後三分之二處。尾鰭後緣的中心點並沒有往前凹陷至最後一節尾椎骨,使其尾鰭後緣看來非常平整,而與其他非喙鯨科之鯨豚有所區別。臉部、額隆、及嘴喙顏色較淺,眼周有明顯的深色眼圈。上顎並無牙齒,於左右下顎骨前端各具有一顆圓錐形的牙齒,成熟雄喙鯨具大而明顯露出的獠牙,而雌性與幼鯨的牙齒埋在齒槽中而未露出牙齦。頭部顏色較淺,身體側面與背面呈現深灰色,而腹部顏色則較淡灰。年長雄鯨因彼此以獠牙互相刮磨,皮膚經常有許多線狀白色齒痕,因此體色相對較雌性淺。
     
    相對於其他喙鯨類具有較小的頭部與尾柄,外型看起來如同雪茄形狀,雄性才有露出的牙,具有短吻喙及稍微上揚的下唇線,雄性成年體長約5.5-5.8公尺,雌性約5.5-6.9公尺,新生兒平均體長約為2.7公尺。
     
    生態習性:
    可說是生態資料最豐富的喙鯨。根據研究,牠們的食物類群涵蓋至少15科47種,主要為頭足類,牠們也偶食魚類和甲殼類,食性廣泛而被推測為機會覓食者。由行為及聲學追蹤器研究顯示,牠們白天與夜晚均會覓食,覓食深至少400公尺。推測鯊魚與虎鯨都是柯氏喙鯨的天敵。牠們經常單獨活動,即使群體聚集數量亦不高,4-5隻已是相對大群體。牠們是潛水高手,不管是深度或是下潛時間,都是鯨豚類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知最長下潛長紀錄是137.5分鐘,深度可達2990公尺。雖然柯氏喙鯨常以浮木般的飄浮行為在海上被發現,也偶見牠們全身高高躍出海表面,這種躍身擊浪行為在其他喙鯨科物種中並不常見。
     
    棲地分布:
    柯氏喙鯨是喙鯨類中分布範圍最廣泛的物種,除了極區之外,全球各洋區都曾發現牠們,大洋區或是陡降的大陸斜坡都是牠們喜好棲息處。根據個體辨識及衛星追蹤研究,柯氏喙鯨的水平遷移距離有限,有長期棲地忠誠性,可能存在地區性族群。也是臺灣地區最常見的喙鯨類,偶有海上目擊紀錄,均以東部居多。在綠島及蘭嶼的擱淺紀錄雖然不多,但曾發現綠島的民眾典藏有許多喙鯨頭骨,可能與該島的居民習慣性收藏中型鯨魚骨骼有關。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LC(無危)
    在日本與印尼仍有直接獵捕柯氏喙鯨的漁業行為,在其他地區也曾發現混獲情形。柯氏喙鯨在許多地區曾有不尋常的大量活體擱淺事件,由於擱淺的群數量異常地多,曾有多篇研究報告指出這種喙鯨非典型活體擱淺跟海軍反潛演習或是震測有關聯。臺灣族群數量因缺乏數據而無法估算。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柯氏喙鯨圖鑑
    柯氏喙鯨圖鑑
    柯氏喙鯨實物照片
    柯氏喙鯨實物照片
    • 瀏覽人次: 3490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