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藍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2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藍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藍鯨
    別名:海翁
    英名:Blue whale
    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 1758)
     
    形態特徵:
    藍鯨是全球體型最大的動物,身形流線且極為修長。頭部從側面看呈現平坦頭型;上頷背面中線有明顯的稜脊、自上吻端往後延伸、至噴氣孔周圍形成如”防濺板”般的環狀隆起大而顯著。胸鰭狹長且末端尖。尾鰭後緣平整但在中心點有明顯的凹刻。頭部藍色,身體背及側面為藍灰色。在左右上顎各有一排形狀寬短、黑色、長度約1公尺的鯨鬚板片,每排約260-400片,位於鬚板片內側有較粗的毛狀結構。由下頷到腹部的喉腹褶約有60-88道,平行排列至肚臍處。體重介於72-135公噸間,最重紀錄為190公噸,成年雄性體長稍小於成年雌性。頭型平坦、橢圓,成體體長範圍因海域而異,介於23-29公尺間,最長紀錄為33公尺。背鰭形狀多樣(如鐮刀、三角、小突起型等),位於身體後約四分之三處,背鰭與體型比例
    相較於同科其他物種小許多。腹部顏色較淡,體表有許多斑駁的淡色斑塊。
     
    生態習性:
    藍鯨主要食物為磷蝦類,覓食以衝刺、張大口方式攝入大群磷蝦或是無脊椎生物,多半以側身或是腹部向上進行鯨吞,此時喉腹褶因吞嚥大量海水而極度擴張,體態呈現蝌蚪形。平常多單隻活動或是小群一起行動。一般泳速約2-6公里/時、覓食衝刺時可至33公里/時,長程洄游的時速維持2-5公里/時。噴氣非常明顯且凝重、高度可高達10-12公尺,從遠處即可察覺。藍鯨依不同族群而有不同的交配季節,懷孕期約11個月,幼鯨出生體長介於6-8公尺,授乳期約6-7個月,離乳幼鯨體長約12公尺。雌鯨生殖間隔約2-3年。壽命大約80-90歲。
     
    棲地分布:
    藍鯨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至極區海域。臺灣在日治時代曾有捕獲藍鯨紀錄,然而尚未有海上目擊紀錄,僅在2020年有第一筆擱淺紀錄。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EN(瀕
    估計現今全球藍鯨約有5000-15000隻,族群呈現上升趨勢。潛在威脅包含漁業致死、船隻撞擊、噪音與有機化合物等污染海洋導致其繁殖力下降。目前認定全球藍鯨至少有5個亞種,不同亞種的族群現況有所差異。藍鯨在全球尺度下被IUCN列為【瀕危】等級(EN),但南極亞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等級(CR)、而侏儒亞種則是【資料缺乏】等級(DD)。臺灣族群數量因缺乏數據而無法估算。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藍鯨1-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藍鯨1-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藍鯨2-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藍鯨2-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 瀏覽人次: 25457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