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捕獲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
發布日期:114-01-17
發布單位:海洋生物保育組
混獲與意外捕獲的發生,對漁業經營者而言,多數情況並非出於刻意。然而,鯨豚類及鯊魚等海洋生物可能因咬食漁獲物或餌料,直接造成漁民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引發漁業與保育之間的矛盾與對立。為緩解此衝突並促進雙方合作,海洋保育署自110年起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成立「定置漁業混獲通報網」,作為連結漁業與海洋保育的重要橋梁,推動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截至113年11月30日,通報網已邀請來自宜蘭、花蓮、臺東、屏東、澎湖、苗栗及新竹等地的27組定置網業者加入,建立起跨區域的合作網絡。目前累積的通報紀錄,共有1,467尾(隻)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於誤入定置網後被釋回,包括海龜1,215隻、鯨鯊(Rhincodon typus)225尾、海豚(Delphinidae spp.)25隻以及鬼蝠魟(Mobula birostris)2尾。
這些通報紀錄對海洋保育的貢獻極為重要。一方面,通報網所累積的數據不僅能幫助研究者掌握這些物種的分布、行為與族群動態,也為制定科學有效的保育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通報網讓漁業從業者成為海洋守護的積極參與者,這種從業者的即時回應與合作,已成功紀錄多筆珍貴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分布,成為保育與漁業共生的典範。
另一方面,通報網的運作也向社會展現保育行動的成果。透過這些真實數據與成功案例,大眾能更直接感受到保育工作的具體意義,並認識到每一次通報背後對保護海洋生態的重大價值。舉例來說,若沒有業者主動通報,像鯨鯊這樣的巨型海洋生物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而牠們的存在與健康對維繫海洋生態系平衡至關重要。
未來,隨著通報網的持續深化,不僅能為海洋保育提供寶貴的科學數據,更能拉近漁業與保育之間的距離,實現產官學三方的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