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海洋漫波08網路版(電子書用)
P. 10

海洋保護區 │ Marine Protected Areas













            離岸風場的潛在衝擊

            保護區海域所遇到的危機不只漁業過漁,還有海                          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情形已經普遍發生在各大
            上巨大電風扇 ( 離岸風機 ) 的興建;臺灣北方海                      海洋的孤島上。持續監測外來種的數量變化與關
            域有著強勁的東北風並擁有優良風場的條件,然                          注生態影響,將是未來棉花嶼的生態復育重點與
            而離岸風機產生的負面影響除了漁獲,也可能對                          挑戰。

            生態造成威脅。離岸風機對鳥類的影響主要有兩
            個面向,一是風機的扇葉或是塔柱直接造成鳥類                          保護區與海洋永續的願景
            撞擊而死亡,另一個則是鳥類為避開風場而造成                          棉花嶼經歷過數次的環境破壞,並在數十年的保
            的棲地損失也有可能影響其存活率。由於我國過                          護及調查努力下,才逐漸恢復生機;由此可知,
            去對海上活動的鳥類研究並不多,目前也不淸楚                          環境要回復原來的生態需要漫長的時間,有些開
            此區域的海鳥在繁殖季期間需要多大面積的覓食                          發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壞,因此在開發前,應進行
            區域才能順利繁衍下一代,若貿然在此區域進行                          全面的評估。如:過漁的海洋資源匱乏現象,衝

            開發著實有很大的未知風險。                                  擊到的不僅是在該海域進行漁業行為的漁民,對
                                                           極度仰賴周圍海域資源的孤島居民們 ( 海鳥 ) 也
            另外,風機對海洋哺乳動物 ( 鯨豚 ) 所造成的影                      會是一大威脅;鯨豚則是可能被迫離開該海域,
            響國內外研究相對多,並且已知施工時所產生的                          若留下亦可能有消瘦營養不良的危機。其他生態
            噪音影響最甚,嚴重可能造成鄰近範圍內的鯨豚                          威脅如:外來種,則需要更多的溝通及防治,避
            聽力永久受損,這對仰賴回聲定位的生物來說危                          免將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保育成果
            害很大。                                           毀於一旦;守護好漁場,讓棲息在二島上的海鳥
                                                           有魚可吃及餵養鳥寶寶,同時也讓鯨豚能長久且
            外來種的管控挑戰                                       健康的生活在周圍海域。最後,透過持續的調查

            海鳥常有群聚繁殖的習性,入侵其繁殖地的外來                          監測及管理,期望臺灣北方的瑰寶能永續經營,
            種掠食者如:犬貓或鼠類,往往會造成大規模的                          並保有北方二島的獨特生態及地景面貌。OCA
            傷害,在掠食者襲擊下倖存的巢蛋也有可能因親
            鳥為求自保離開而被遺棄,這對海鳥的繁殖造成
            很大的影響。




            註一   林務局。自然保育網【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取自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138
            註二   林晚生譯 (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註三   戴昌鳳 (2008)。北方三島自然資源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計畫報告。高雄市: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註四 109 年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巡護暨動植物調查委託案期末報告 (2020)。基隆市野鳥學會
            註五  Heithaus, M. R., Frid, A., Wirsing, A. J., & Worm, B. (2008). Predicting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marine top predator decline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3(4), 202-210.
            註六  Trites, A. W., Livingston, P. A., Mackinson, S., Vasconcellos, M., Springer, A. M., & Pauly, D. (1999). Ecosystem change and the decline
                 of marine mammals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testing the ecosystem shift and commercial whaling hypotheses.
            註七  Pan, C. W., Chen, M. H., Chou, L. S., & Lin, H. J. (2016). The Trophic Significance of the 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in Western Taiwan. PloS one, 11(10), e0165283.






      10             08                                                                                                                                                                                              08                 1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