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海洋漫波08網路版(電子書用)
P. 12
草里漁港
海洋保護區 │ Marine Protected Areas
富基漁港 B 野柳地質公園小坪
三芝區後厝漁港 N 25°12'27.8"
E 121°41'38.6"
淡水區第二漁港
(漁人碼頭) 三芝區六塊厝漁港 野柳特產街旁堤防外側
N 25°12'23.8" C
E 121°41'32.8"
海王星碼頭突堤外側
N 25°12'18.6"
金山區 萬里區 E 121°41'32.2" D
水尾漁港 野柳漁港 東澳漁港紅燈塔
A
N 25°12'15.6"
E 121°41'35.4"
Q3 王:復育團隊經過多 保育區內的竹叢礁是設置在水下十一米深的珊瑚
礁沙地區域,以方形水泥塊綁住竹叢,拉浮球打
次的嘗試,我們最後
選擇蓬萊竹來製作竹 繩索使其浮在半空中,這樣做是防止螃蟹爬上來
可分享設置竹叢礁
叢礁,蓬萊竹有在海 吃軟絲卵。建置過程也發生些趣事,通常新設置
過程的心得嗎?
水裡較耐久、施工過 的竹叢礁竹葉在兩週後會脫落,工作人員必須收 瑞芳區
深澳漁港
程不易被割傷的優 集處理,後來發現竹葉竟然被臭肚魚啃食,我們 瑞芳區
水湳洞漁港
點,而且軟絲的接受度高。潛水人員在放置竹叢 怕竹葉被吃光還一度驅趕,過程中發現竹葉在被
礁同時,即可看見軟絲游來產卵,邊放邊生,這 魚啃食同時,軟絲依然照常產卵。另一個印象較
情景也使團隊信心大增。軟絲在交配後,公軟絲 深刻的事件是軟絲孵化之後,卵鞘殘留在竹叢上
約兩、三天左右死亡,母軟絲也陸續在兩週後死 而佔據產卵空間,我們把這些竹叢綁成井字狀,
亡。軟絲死亡後沉降成為螃蟹等甲殼類的食物, 固定於保育區附近海底沙地,此舉意外造成花枝
甲殼類得到營養後大量繁衍,使得浮游生物密度 大量產卵,今年這
增加,引來覓食的小魚群,這些小魚則成為幼生 批花枝資源判定為
軟絲的營養來源,因此這裡也成為龍膽石斑等較 去年漁管處放流的
大型獵食性魚類的棲地,構成食物鏈生態,這對 花枝苗長大後所產。
復育團隊來說是最大的成就感!
▲ 竹叢礁內的軟絲
Q4 王: 軟絲是夜行性生 到。此外玳瑁石斑、俗稱黑貓過仔的橫紋九刺脂
物,平時潛水很難得看
數量也增加。已消失近十年的二十幾隻成群的三
見,尤其復育前要在水 公分藍魔鬼雀鯛也回來居住,這些都發生在軟絲
軟絲的復育帶來
底遇見更是微乎其微。 復育區的竹叢礁周圍。
生態環境改善,
執行復育計畫之後,今
可否分享心得?
年的春天無論花枝、軟 野柳海域保育最好的是完全禁止任何行為的野柳
絲等頭足類數量皆明 地質公園區域,裡面一千七百公尺長的範圍內擁
顯增加。花枝體型大擅長匿蹤偽裝,習性也較軟 有超過兩千顆海扇的海扇林,其中還有火焰貝、
絲強勢,常可看到牠們在沙地上偽裝。夜行性的 豆丁海馬等珍貴物種。野柳動植物水產資源保育
軟絲則常常在夜潛人員照明燈照射到之前已藏匿 區內的珊瑚以軸孔珊瑚居多,在竹叢礁附近的一
無蹤,難以發覺他們的身影。去年冬天,軟絲、 座軸孔珊瑚礁下也發現火焰貝棲息,今年 3 月更
花枝數量寥寥無幾,今年春天海域的生態明顯改 觀察到許久不見的大龍蝦約二十五隻左右,但難
善。我們所謂生物多樣性的增加不是數據層面 以辨識品種,生態環境改善顯著。
的,而是我們潛入海裡親眼看到、最直接的感受。
例如龍膽石斑一般來說在淺水區域是看不到的,
現在竟然可以在不到一公尺距離即有龍膽石斑在
旁圍繞。除了頭足類的數量豐富之外,石斑魚也
是數量明顯增加的物種,四種不同石斑皆有觀察
▲ 軟絲復育區裡的底棲石斑魚
12 08 0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