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葡萄牙牡蠣-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葡萄牙牡蠣 Crassostrea angulata

    葡萄牙牡蠣 Crassostrea angulata (Lamarck, 1819)
    別名:牡蠣、蚵仔
    英名:Portuguese oyster

    形態特徵:
    貝殼呈卵形或長形,會隨著生長環境的不同而改變殼形。殼長約5-10公分左右,以左殼完全固著於底質上。殼質堅實,但大小及形狀不相稱,通常左殼較大較凸,其上的鱗片粗而大,殼頂較發達且高於右殼的殼頂,右殼較平,其上具有呈波紋狀的環生鱗片,殼頂較低矮。殼表黃白色,並雜有紫褐色到黃黑色斑紋,或由殼頂到殼緣放射帶。殼內面白色光滑,殼頂的內面具有寬大的韌帶槽,殼內具有一個大而明顯的閉殼肌痕,閉殼肌痕腎形略呈紫色。

    生態習性:
    牡蠣主要分布在低潮線以下至水深約20公尺的淺水域,偏好在河口或內灣區生活。以左殼完全固定在岩石或硬底質上,也可在泥沙底質上生活。屬廣鹽性貝類,以濾食浮游生物為生。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及西太平洋海域,臺灣西南海岸盛產,北起新竹香山,南至屏東,主要產區在嘉義縣、雲林縣、彰化縣、臺南市、屏東縣。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的岩礁環境。

    資源狀況:
    臺灣的牡蠣是國內重要的經濟性貝類,盛產於西部海岸及澎湖群島,年產量佔臺灣養殖貝類第一位,為重要的養殖經濟物種。

    其他資料:
    過去皆沿用日治時期的「太平洋牡蠣」為名。近年研究由生命條碼(DNA barcoding)鑑定發現,臺灣的養殖牡蠣與葡萄牙與法國南部的歐洲物種「葡萄牙牡蠣」相同,由分子證據推論葡萄牙牡蠣為東南亞物種,種源中心為臺灣。並非源自歐洲。推測可能在16世紀航海時代,由亞洲帶回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拓殖。其養殖方式分為平掛式、浮棚式、垂掛式和插篊式,離島金門還有極為特殊的石條式。

    相關圖片
    葡萄牙牡蠣(背面)。
    葡萄牙牡蠣(背面)。
    在世界海牆生態計畫中,於臺灣投放之牡蠣海牆實驗,利用牡蠣黏於不同材質及設計的海牆樣板,是否可以吸引更多的生物生長。
    在世界海牆生態計畫中,於臺灣投放之牡蠣海牆實驗,利用牡蠣黏於不同材質及設計的海牆樣板,是否可以吸引更多的生物生長。
    • 瀏覽人次: 611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