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銀塔鐘螺-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銀塔鐘螺 Tectus pyramis

    銀塔鐘螺 Tectus pyramis (Born, 1778)
    別名:鐘螺
    英名:Pyram Top Shell, Green Top Shell

    形態特徵:
    銀塔鐘螺屬鐘螺科,殼型正圓錐形,殼高可達約9公分。殼色呈灰色到黃褐色,雜有綠色斑紋。殼表光滑,具有細同心圓紋路,在螺層縫合處偶有小結節,殼底平滑純白,幼螺殼表平滑但殼底周緣有齒輪狀突起。

    生態習性:
    棲息於礁岩環境的潮下帶到亞潮帶。白天潛伏藏匿於岩礁縫隙或孔穴內,入夜後,才開始活動爬行攝食,一面爬行,一面用吻內的齒舌刮食附著性於表面的微細藻類,幾乎不攝食大型藻類。在人工蓄養的環境下,殼長5公分以上的個體可達性成熟,繁殖季節約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中旬為其高峰期。產卵常在夜間8時至10時左右發生。當時的水溫約為24° C至28° C間。雌雄成螺會先至礁石上聚集成2-4隻的群聚。雄螺先排精,排精時,精子經由其殼口如雲霧炊煙般向上排出,隨著水中精子濃度增加,雌螺會被誘發排卵。排卵時,雌螺的外套膜形成出水管,向上排出卵粒,卵粒與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隨後細胞開始分裂,經歷擔輪幼生及披面幼生。在人工的環境下在培養27小時後,著苗變態成小螺,開始底棲生活。

    棲地分布:
    本種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從東非到夏威夷;臺灣沿岸見於本島北部、東部及西南部,以及各外島。

    資源狀況:
    銀塔鐘螺的肉質鮮美,而貝殼殼厚且珍珠層發達,可加工作為高級服飾的鈕釦,以及各種裝飾配件,具高經濟價值。因此,在漁業需求和觀光相關產業需求下,臺灣的銀塔鐘螺的資源幾乎已經耗盡。因此為挽救銀塔鐘螺所面臨的資源危機,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已經完成人工繁殖的技術,在人工採卵、附苗及仔稚螺培育等技術方法上已成熟,並進行人工放流復育海洋資源。

    相關圖片
    銀塔鐘螺之前面(左)、後面(右)與腹面(下)。
    銀塔鐘螺之前面(左)、後面(右)與腹面(下)。
    在水族缸中之銀塔鐘螺,可透過透明缸壁見其口部構造與腹足。
    在水族缸中之銀塔鐘螺,可透過透明缸壁見其口部構造與腹足。
    在岩石上之銀塔鐘螺。
    在岩石上之銀塔鐘螺。
    在岩石上之銀塔鐘螺。
    在岩石上之銀塔鐘螺。
    • 瀏覽人次: 1176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