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龍宮翁戎螺-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4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龍宮翁戎螺 Entemnotrochus rumphii

    龍宮翁戎螺 Entemnotrochus rumphii (Schepman, 1879)
    別名:龍宮貝
    英名:Rumphius's slit shell

    形態特徵:
    龍宮翁戎螺有著大而穩的圓錐形殼型,宛如龍宮寶殿,因此又稱龍宮貝。殼表黃紅色上有如火焰般斑紋,殼口有一道裂縫,罅裂達體層周圍之一半。口蓋比殼口正面大,殼寬可達30公分。

    龍宮貝出現於距今約五億七千萬年至四億九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繁盛於中生代,而由新生代開始漸趨絕跡。翁戎螺類的化石種類超過1500餘種,而現生種類僅50餘種,現生種翁戎螺保留了原始的兩對鰓和兩對腎臟的原始的身體結構,故可稱之為「活化石」。

    龍宮翁戎螺模式標本典藏在荷蘭鹿特丹自然博物館,模式產地於印尼。龍宮貝的標本十分稀有,由於早期漁撈技術限制,因此很難採到分布於水深50-250公尺之龍宮翁戎螺,因此自1879年模式標本被發現正式命名後,直到1936年日本漁船才在高知縣的外海獲得第二枚龍宮翁戎螺。第三顆龍宮貝是日本古生物學家大山桂於1942年到臺灣時,獲得高雄水產株式會社漁船於1937年撈獲而得到捐贈。很可惜,日本典藏的這兩枚龍宮翁戎螺都毀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直到1968年臺灣漁船陸續在東沙海域、釣魚台、臺灣海峽撈獲活體而被日本鳥羽水族館以1萬美金的價格買下。1969年5月,基隆市的一艘漁船在釣魚島海域作業時撈獲龍宮貝活體後送到了臺灣省立博物館展示典藏,在當時帶來轟動,並啟動了臺灣近代的貝類學研究。

    生態習性:
    龍宮翁戎螺通常生活在大陸棚邊緣的海底斜坡上,棲息深度在50-250公尺。

    棲地分布:
    分布於臺灣、日本、印尼沿岸,臺灣於東北釣魚台及東沙島海域有採集紀錄。

    相關圖片
    (左)殼口有一道裂痕。  (右)殼表黃紅色上有如火焰般斑紋。
    (左)殼口有一道裂痕。 (右)殼表黃紅色上有如火焰般斑紋。
    • 瀏覽人次: 258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