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口鰓海膽-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2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口鰓海膽 Stomopneustes variolaris

    口鰓海膽 Stomopneustes variolaris (Lamarck, 1816)
    別名:粗刺黑膽
    英名:Black sea urchin, Long-spined sea urchin

    形態特徵:
    外形與紫海膽相似,但其棘刺粗糙如砂紙,在水中會反射出墨綠色的螢光;紫海膽的大棘則觸感光滑,呈紫黑色。體殼直徑通常為6-8公分,但也可達8公分以上,而殼高是殼直徑的1/2。體殼輪廓為圓形或稍呈五角形,口面稍平坦,口部周圍幾乎不凹陷。反口面的大棘非常粗壯,末端略尖,其長度約等於體殼直徑;口面的大棘比較短細。體殼底色為白色,但步帶溝處為黃綠色。反口面間步帶的中央區,會有5道明顯的白線裸露區。

    生態習性:
    口鰓海膽為雜食性大型海膽,分布於潮間帶至深度約20公尺的淺海,棲息處為珊瑚礁區的潮池與淺海珊瑚叢、岩縫中,以大型藻類為食。牠們有挖洞躲藏的習性,會用棘刺及牙齒在岩壁上挖出一個個適合自己躲藏的洞穴,棘刺長度因岩穴而異,有大量聚居的現象,有時數量密度之高,可在岸邊形成一條黑色的地毯。

    棲地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從東非至菲律賓皆有分布,但呈零散不均勻的塊狀分布狀態。臺灣各地礁岩區沿岸皆可發現,如本島東北角、花東沿海及墾丁海域的珊瑚礁區,離島之澎湖、綠島、小琉球沿岸等皆常見,其中以小琉球分布的密度最為驚人。

    其他資料:
    為臺灣本島與澎湖主要的食用海膽之一,面臨極大的採捕壓力。

    相關圖片
    小琉球口鰓海膽群聚。
    小琉球口鰓海膽群聚。
    大溪魚市場上混賣的口鰓海膽與紫海膽。
    大溪魚市場上混賣的口鰓海膽與紫海膽。
    • 瀏覽人次: 2118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