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2

    中央內容區塊
    長棘海星-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II
    發布日期:111-02-22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長棘海星 Acanthaster planci

    長棘海星 Acanthaster planci (Linnaeus, 1758)
    別名:棘冠海星、魔鬼海星
    英名:Crown-of-thorns starfish

    形態特徵:
    此種海星腕足數多,介於9至20隻之間,通常為10至12隻。體型大,直徑可超過35公分以上,但臺灣附近常見個體通常在15至20公分之間。活體時全身為紅色,或反口面呈青灰色,皮鰓區為紅色,而大棘的頂端也呈紅色。體表布滿細長而尖銳的毒刺,刺的表皮上有毒腺細胞,且具有毒叉棘。人類如被刺到會引起紅腫疼痛,嚴重可以致命。於潛水時若看見長棘海星,切勿接近及碰觸。長棘海星之叉棘呈長鑷子狀,大多生在體盤的反口面和腕的側面。

    生態習性:
    棲息於水深1至20公尺的珊瑚礁區。遭受刺激時,腕足會向口部收縮彎曲,變形成海膽般的刺球狀。此種海星以珊瑚蟲活組織為食,偶見其暴露於石珊瑚上攝食小生物,在澳洲大堡礁危害珊瑚甚巨,臺灣附近海域較罕見,故危害不大。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珊瑚礁海域,臺灣附近的珊瑚礁區極少出現,近年蘭嶼珊瑚礁區較為常見,澎湖南方四島曾有大量爆發的狀況出現,2021 年夏天也在南沙太平島大爆發,造成珊瑚礁大量死亡。

    其他資料:
    若大量出現則會危害珊瑚礁。澳洲大堡礁與南中國海,經常有大爆發嚴重危害珊瑚礁狀況。通常以人工潛水使用棍棒或鉤子採集後小心帶上岸,然後以淡水浸泡48小時的方式殺除。目前也有在潛水時,使用針筒注射醋酸或膽鹽到海星體內使其死亡。

    相關圖片
    長棘海星口面。
    長棘海星口面。
    縮成球形海膽狀禦敵。
    縮成球形海膽狀禦敵。
    • 瀏覽人次: 673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