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重要生態系> 岩礁生態系
  • :::

    岩礁生態系

    中央內容區塊
    台東三仙台

    岩礁岸 (rocky shore) 是底質堅硬穩定的潮間帶海岸,其地形表面崎嶇、複雜,可供許多生物生存於此,因此其生物多樣性高。
         
            臺灣岩礁海岸生態系大多分布在臺灣的北部、東部、南部及離島,受到不同的物理及生物等環境因子影響,呈現不同的生物群集。生物通常呈帶狀分布,高潮帶 (upper-littoral zone) 上緣為濱螺分布的上限,下緣則為藤壺分布的上限;中潮帶 (mid-littoral zone) 則接續高潮帶,上緣為藤壺分布的上限,下緣則為大型海藻的分布上限;低潮帶 (lower-littoral zone) 上緣為大型海藻的分布上限至大潮的低潮線。
         
            岩礁附著的生物如海藻、牡蠣等,可以做為當地漁民的經濟來源。此外,在此生存的浮游性幼蟲 (zooplankton) 也可以作為其他大型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除了提供人類豐富的海洋生態外,岩礁生態系也有許多重要的生態功能,例如調節營養鹽循環、提供生物棲地、保持水質等重要功能。位於海岸線前緣的岩礁能抵消波浪的衝擊,可做為天然的消波塊,具有保護陸地的功能。

            109年海保署盤點全臺灣67個岩礁生態系,其生物物種總數分布為16至99種不等,物種數較高的依序為東北海岸的萊萊(99種)、墾丁的港仔(97種)及鼻頭礁(95種)、蘭嶼鱷魚岩(93種)、東北海岸的鼻頭角(92種),物種數最低的則為馬祖津沙(16種)。另以計分方式評估岩礁保育條件,依實地考察環境條件(包含人造建物、污水出水口、遊客數量、潮池數量及泥沙淤積程度)及物種總數給予分數,評估結果東北海岸萊萊、墾丁鼻頭礁應優先保育,其次為東北海岸萬里澳底、花蓮石梯坪、臺東三仙台、墾丁佳樂水及蘭嶼鱷魚岩。
     
            考量人造建物會劇烈改變岩礁岸的地形與結構,海保署110-111年盤點臺灣本島521個海岸地區人造建物參考點,進行48處人工海岸樣點(消波塊為主)之生物多樣性調查,比較天然岩礁與人工海岸之生物相差異,以研擬我國岩礁及人工海岸生態資源保育管理策略。並於111年起參考先前調查結果,挑選出適合作為長期監測樣點的天然岩礁29處及人工海岸15處,112年調整為天然岩礁22處及人工海岸25處,由海洋保育巡查員每年至少進行1次樣框拍照調查,建立長期資料庫,及進行後續物種鑑定及生物多樣性分析與比較,以瞭解沿岸生態變動,完善沿海生態基礎調查。
     

    12345
     
    45678
     
    78945
     
    發布單位:海洋生物保育組
    • 瀏覽人次: 2108人
    • 更新日期: 112-09-28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