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南方龍紋鱝-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發布日期:110-04-13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南方龍紋鱝手繪圖

    南方龍紋鱝
    別名:飯匙鯊、龍紋鯊
    英名:Bottlenose wedgefish
    Rhynchobatus australiae (Whitley, 1939)
     
    形態特徵:
    體呈菱形狀,吻長且扁平,往前突出,體長大於體寬,尾部與軀幹不易區分,外型介於鮫類與鱝類之間,5鰓裂腹位。口裂中央明顯彎曲突起,齒型為平滑菱形狀。噴水孔特大緊貼於眼後方。背鰭2枚,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尾鰭後緣凹入,分為上下葉,上葉稍大於下葉。體呈黃褐色;具1對眼點於胸鰭基部,白點於背部、腹側淡灰;體盤背部川字型排列之灰白色瘤狀突起短而不達尾端。
     
    生態習性:
    棲息在沿近岸大陸棚水域水深不超過60公尺的軟質砂泥底或近珊瑚礁,其活動力不強,以底棲的甲殼類及軟體動物或是小魚為食。最大體型可達約300公分(全長),雄魚約在120公分(全長)達到性成熟,雌魚則為約155公分(全長)達到性成熟。南方龍紋鱝的生殖能力較弱,為卵胎生,一胎可孕有7-19尾胎仔(平均約14尾),出生體長在46-50公分(全長)之間,世代間隔時間約為15年。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從莫桑比克到索羅門群島,到泰國、菲律賓、臺灣、日本、澳洲等海域。在臺灣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由於本種與吉打龍紋鱝(R. djiddensis ) 在外部型態分類上的描述非常相近,而導致本種在地理分布上仍有待確認。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CR (極度瀕危)
    本種因背鰭為"白翅",被魚翅交易市場認定為高級魚翅,且由於肉質美味,肉經燻製後味佳,大型個體頗具經濟價值。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底刺網,少數由一支釣、延繩釣或定置網捕獲,由於過去在印度西太平洋沿岸國家被大量捕撈,許多地方已發現本種族群量大量減少甚至消失的狀況,雖然澳洲水域提供本種作為庇護所的環境,但本種在過去初步估計三個世代(45年)的族群量下降了80%以上。華盛頓公約(CITES)2019年將琵琶鱝屬種類(Glaucostegus spp.)及鱟頭鱝科種類(Rhinidae)列入附錄II。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噴水孔特大緊貼於眼後方。|
    噴水孔特大緊貼於眼後方。
    • 瀏覽人次: 4274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