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鯨鯊-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7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鯨鯊圖鑑照片

    鯨鯊
    別名:豆腐鯊、大憨鯊
    英名:Whale shark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
     
    形態特徵:
    鯨鯊整體外形呈圓柱狀,頭部又扁又寬,尾柄側隆脊明顯。吻短,口端位大又扁平;眼小位於體側;噴水孔更小位於眼後方;鰓裂特大,鰓耙特化為獨特構造,鰓弧上有許多角質濾耙,分成小枝並交叉成海綿狀過濾構造。第一背鰭遠大於第二背鰭,位於腹鰭稍前方;胸鰭特大而尖端稍窄整體呈鐮刀狀;臀鰭與第二背鰭約同大小且基底位置相對;尾鰭呈叉形上葉約為下葉之2倍。
    體色為灰褐至藍褐或黑褐色;體表有淡灰或白色棋盤狀斑點,最大體長可達約20公尺(全長)。
     
    生態習性:
    本種為全世界最大的魚類,最大體長可達約20公尺(全長),體重可達約42噸。由沿近海到大洋水域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且其出現與水溫有非常大的相關性。鯨鯊經常在中表層水域棲息,但也會有深潛行為,至少可以下潛到1982m深,據推測可能與覓食行為或是節省能量有關。本種成長非常緩慢,為卵胎生,臺灣為全球唯一紀錄到胎仔實體的國家,證實鯨鯊一胎可孕有300尾幼鯊,被認定為目前所知最多產的鯊魚種類,其出生體長範圍約46-64公分(全長)。雄魚與雌魚分別在大約8m與9公尺(全長)時達到性成熟。鯨鯊以浮游生物為食,隨著體型成長有能力掠食游泳能力較佳的小魚、甲殼類或頭足類等餌料生物。
     
    棲地分布:
    棲息於三大洋熱帶到亞熱帶海域之沿岸、近海或外洋水域,主要範圍在北緯30°到南緯35°。通常會在表層巡游,也會有季節性的群聚行為,而這些群聚行為通常來自同一性別或是相似體型的個體;本種巡游時可發現許多大洋性魚類如鮪魚、鯖魚等等隨之游動,亦經常可觀察到鮣魚吸附在鯨鯊身上。在臺灣周邊海域幾乎全年可發現其蹤跡。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EN(瀕
    過去在我國鯨鯊常以定置網、鏢旗魚漁業捕獲,因其肉質雪白如豆腐故又稱其為豆腐鯊。其肉可炒食或製魚漿、魚丸、鯊魚煙等;各鰭體積大曬成魚翅價格也好;肝臟大又富含油脂,可加工為維他命或魚肝油等產製品。由於過去本種在臺灣的資源量豐富,1996年臺灣由定置網及鏢刺漁業捕獲的鯨鯊個體可多達272尾,但隨後下降為平均每年80-100尾,價格也從當時開始變高,可達每公斤約新臺幣600元。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評估鯨鯊資源量在三世代時間(75年)可能下降了超過63%。臺灣開始在2002-2007年期間進行漁獲量的總量管制,逐年慢慢減少漁獲尾數,終於在2008年之後全面禁捕,並禁止鯨鯊任何產製品的販售行為。本種亦在2020年6月1日正式被海洋保育署列為臺灣的海洋保育類物種。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鯨鯊圖鑑照片
    鯨鯊圖鑑照片
    鯨鯊實物照片
    鯨鯊實物照片
    • 瀏覽人次: 10743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