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健康棲地>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 :::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

    中央內容區塊
    柏氏中喙鯨、銀杏齒中喙鯨-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發布日期:110-03-16
    發布單位:綜合規劃組
    柏氏中喙鯨圖片
    銀杏齒中喙鯨圖片

    柏氏中喙鯨
    別名:布蘭氏中喙鯨
    英名:Blainville's beaked whale
    Mesoplodon densirostris (Blainville, 1817)
     
    銀杏齒中喙鯨
    別名:油鯃
    英名:Ginkgo-toothed beaked whale
    Mesoplodon ginkgodens (Nishiwaki and Kamiya, 1958)
     
    形態特徵:
     
    柏氏中喙鯨雄性才有露出的牙,左右下顎骨的中間各具有一顆似三角錐形且齒尖稍往尾端後勾的牙齒,最大體長4.7公尺,成年雄性體長稍小於成年雌性,前者大約4.2公尺左右,而後者約4.5公尺。銀杏齒中喙鯨雄性才有露出的牙,左右下顎骨的中間各具有一顆如銀杏葉形的牙齒,體長可達5.3公尺,成年雄性體長稍小於成年雌性,雄性大約4.7公尺可達成熟。
     
    兩種皆具有紡錘形的身型。擁有長吻喙且吻部與額隆間的界限不明顯,及下唇線明顯上揚且有性別間差異;胸鰭小而狹窄,可收入位於腋下淺凹的「胸鰭口袋」而緊貼體側,使其身形更為流線。三角形的小背鰭位於身體後三分之二處。尾鰭後緣的中心點並沒有往前凹陷,使其尾鰭後緣看來非常平整、可與其他非喙鯨科之鯨豚區別。成熟雄鯨的牙槽往上延伸使下顎唇線極度上揚而超過上顎骨,成熟雌性的齒槽與下唇線亦上揚、但幅度遠小於雄性。年長雄鯨因彼此以獠牙互相刮磨,皮膚經常有許多線狀白色齒痕。本物種在身上通常遍布達摩鯊咬痕所留下的白色圓斑。銀杏齒與柏氏中喙鯨的區分在頭部,尤其是下顎的特徵。
     
    生態習性:
    這兩種中喙鯨生態資料相當稀少。根據少數胃內含物研究,牠們的食物包含頭足類和魚類。根據身上傷痕推測,虎鯨及大型鯊魚是牠們的主要天敵。由數位聲學與深度追蹤器研究得知,柏氏中喙鯨在深水處覓食,發出高頻率的回聲定位聲波,可分為兩大類,分別用於廣泛搜尋獵物及確認獵物後接近取食;牠們也會發出中頻聲納,推測可能與同類溝通有關。
    銀杏齒中喙鯨雄性身上的白色齒痕不若其他中喙鯨物種嚴重,顯示雄性鯨魚彼此的競爭行為可能不限於互相以獠牙刮磨,也有其他打鬥方式。雄性鯨魚肋骨有斷裂癒合的紀錄,這可能是雄性競爭時彼此衝撞所造成。在生活史資料方面,柏氏中喙鯨已知雌性性成熟年齡約在9歲左右,而雄性在7歲尚未達體成熟。一歲內幼鯨體長可能介於1.8-2.5公尺。壽命資料缺乏,目前已知的體長與對應年齡為:雌性4.3公尺估計為12-13歲、雄性4.1公尺約7歲(非洲資料)。而銀杏齒中喙鯨生活史資料缺乏,舉凡懷孕期、泌乳期及配偶系統等都不清楚。出生體長介於2至2.5公尺。壽命資料缺乏,目前已知的成年鯨魚體長資料為:體長4.8公尺的雌性鯨魚已達性成熟年齡,雄性在4.7公尺可達體成熟。
     
    棲地分布:
    柏氏中喙鯨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至暖溫帶海域,大洋區或是陡降的大陸斜坡都是牠們喜好棲息處。根據巴哈馬及夏威夷水域的長期個體辨識研究,該水域的柏氏中喙鯨具有非常高的棲地忠誠度,推測可能存在地區性族群。柏氏中喙鯨是臺灣常見擱淺喙鯨物種之一(另一種為柯氏喙鯨),主要擱淺地點包含臺灣西北、西南與東部(含離島)海岸,金門及連江縣亦有擱淺紀錄;海上目擊紀錄不多,都在東部海域。銀杏齒中喙鯨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的熱帶至暖溫帶海域,由於牠們與其他幾種中喙鯨類外型相似,在海上難以鑑別,活體目擊紀錄非常有限,分布紀錄大多來自於擱淺或是漁業致死個體。銀杏齒中喙鯨在臺灣擱淺紀錄並不多,擱淺地點包含臺灣西南與東部(含離島)海岸,澎湖亦有擱淺紀錄,本地海上目擊紀錄不多。
     
    IUCN 瀕危等級列為 DD數據缺乏
    中喙鯨屬物種狀況相似,單一物種的目視調查估算族群數量相對困難,因此全世界的數量難以評估,族群趨勢也未知。基於全球擱淺數量稀少,推測牠們數量並不多。潛在威脅包含不同海域的漁業混獲及直接獵捕等。這兩種中喙鯨皆被 IUCN列為【數據缺乏】等級(DD)。臺灣族群數量因缺乏數據而無法估算。
     
    以上資料引用自《臺灣百種海洋動物》

    相關圖片
    柏氏中喙鯨
    柏氏中喙鯨
    銀杏齒中喙鯨
    銀杏齒中喙鯨
    • 瀏覽人次: 2901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