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 :::

    海洋公民科學家

    中央內容區塊
    2019海洋公民科學家成果
    發布日期:109-02-04
    發布單位:海洋生物保育組

    「公民科學家」這個詞早在西元1990年代開始被用來代表參與科學調查的業餘科學家。這些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大規模的調查計畫都是公民科學計畫,由科學家設計調查方式、與志工合作擴大收集數據,並將資料與成員們分享,一同解開科學或是現實中的問題。
     
        本署於108年自8月9日起至11月30日止舉辦「垂釣回報獎勵活動」,推廣釣客參與垂釣回報,一共有194名釣友參與並蒐集了4391筆回報資料(回報持續蒐集中),依據釣友回報之釣魚地點、方式及釣獲魚種進行分統計彙整,8 至 11 月期間在全台進行釣魚活動地點共20個縣市,以新北市為首、其次為基隆市、接續為臺中市、嘉義縣、彰化縣為回報最熱門的縣市。釣友最常以堤/岸釣、出海船釣及荒磯野場等進行釣魚活動。而釣獲量排行統計,以石斑、白帶魚、黑格,以及煙仔虎、雞仔魚、臭肚魚佔多數。未來將推廣釣友持續參與垂釣回報,逐步建置垂釣資料庫。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2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3

        
        本署在今年辦理台灣周邊海龜、鯨豚的族群調查計畫及白海豚族群監測計畫,這些調查除了透過專業團隊執行海上科學調查外,也推廣民眾參與目擊回報,並舉辦了2場海龜公民科學家訓練工作坊及1場鯨豚資源調查訓練工作坊,一共有87名學員參與。其中以海龜回報成果而言自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民眾透過海龜點點名平台上回報達196筆,共有86名回報者參與。目擊地點有小琉球、綠島、墾丁、澎湖、東北角及蘭嶼,其中以小琉球回報最多(占總回報72%)。參與回報者包含潛水教練、水中攝影師、水上活動相關從業人員、研究人員及一般民眾等參與;目擊的方式包括水肺潛水、自由潛水、浮潛、潮間帶觀察、半潛艇觀察等不同來源,其中最大宗為水肺潛水(42.5%),其次依序為浮潛(28.5%)、自由潛水(21.3%)和岸上紀錄(4.8%)。記錄到的海龜僅5筆為玳瑁,其餘皆為綠蠵龜。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海龜目擊回報

    相關圖片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1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1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2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2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3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垂釣3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海龜目擊回報
    2019公民科學家成果-海龜目擊回報
    • 瀏覽人次: 2074人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