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訊息專區> 新聞快訊
  • :::

    新聞快訊

    中央內容區塊
    APEC第23屆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 海洋保護區域與海洋永續跨領域對話 成果豐碩
    發布日期:113-08-27
    發布單位:秘書室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響應2024 APEC永續成長促進韌性之年度主題優先領域,於8月27、28日在臺北舉行第23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此次會議邀請加拿大、印尼、美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及我方等APEC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經濟體17位講者,吸引國內外產官學及NGO等逾百人實體與線上交流,共同探討海洋保護與永續利用、傳統知識與海洋保育兼容的解方,成果豐碩。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開幕致詞時強調,《海洋保育法》歷經多年經過數十場社會溝通及行政協調,包含與漁民、原住民的溝通,廣納各界意見、凝聚共識,終於在7月31日獲總統制定公布;面臨氣候變遷挑戰、海洋環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棲地破壞,《海洋保育法》的實施,提供我們強而有力的政策執行工具,透過劃設庇護區、公告護區管理措施及禁限制行為,在這部法典中,我們將OECM納入作為海洋保護措施的一種型式,OECM在我們國家是一個新的概念,本次會議也邀請到加拿大講者分享制定OECM指引及認定經驗,期待在這次圓桌會議上,我們能從各國的經驗之中,取得未來執行法律的參考。

           管碧玲現場邀請與會貴賓一起慶祝臺灣的海洋保育法立法成功。她補充,今年第23屆APEC圓桌會議還有一個重要議題:海洋科學為基礎的保育措施與社會溝通;科學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證據,告訴我們海洋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及其對全球環境的深遠影響。正因如此,我們必須依賴科學的力量,制定有效的保育措施。然而,光有科學還不夠,這些知識必須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並願意支持的行動。期望能夠穿透科學研究、保育措施與社會溝通的鎖鏈,能夠找到解方,才是我們未來海洋保育法的執行,能夠落實、有所成效的最重要議題。她也期許海委會及海保署把這次APEC圆桌會議,當作海洋保育法新時代的起步,透過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共同為海洋保育與永續經濟找出路,同時能夠汲取大家的智慧,為我們落實執行海洋保育法,進入臺灣海洋新時代的重要的聚寶盆。

           APEC OFWG主席Ms. Mónica Rojas Noack開幕致詞時表示,中華台北是最積極的經濟體之一,自2000年起每年向APEC申請辦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迄今已舉辦22屆;本(23)屆圓桌會議在今年2月及8月APEC OFWG年會報告中,也獲得她及多個會員體大力支持,感謝中華台北邀請諸多專家探討海洋保護區(MPA)、其他有效保育措施之區域(OECM)等海洋保育措施及具體促進海洋永續案例經驗,對於促進海洋保育、提升沿海社區與小規模漁業發展以及促進全球永續之努力做出貢獻,同時,也恭賀中華台北完成制定了《海洋保育法》。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補充,本屆二大會議主題聚焦在「海洋保育下的經濟與社會韌性」與「以保護區域為基礎之永續經濟成長」,呼籲2024 APEC OFWG工作計畫揭示的持續推動對於MPA、OECM以及以在地連結、創新科技推動永續發展與藍色經濟之目標。

           海保署表示,首(27)日由署長陸曉筠進行專題報告揭開二天論壇的序幕,首場論壇主題為「海洋保育下的經濟與社會韌性」,其中在探討「透過海洋保育促進區域永續成長」議題上,由韓國海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Jungho Nam 分享海洋保護區(MPA)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以及人為影響中促進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主任Maxine Westhead分享加拿大現有MPA及OECM之劃設及認定標準與經驗;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資深政策分析師Rahmadi Sunoko分享印尼海洋與漁業管理的永續政策;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懿則分享臺灣如何從政策落實到行動,提升海洋保護區管理效能。有關OECM概念尚在發展階段,產官學民間各界仍有不同看法及疑慮,將持續透過調研、社會溝通及國際交流,共同探討適合國際潮流的OECM指引。

           海保署進一步補充,首日第二個議題是「以海洋科學為基礎的保育措施與社會溝通」,從科學基礎調查、社會溝通等角度,共同探討如何達到有效平衡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之解方。其中Oceans 5亞洲計畫經理Yuen Ping Chow 分享以科學的角度協助公部門推動海洋保護區制度之經驗;菲律賓海洋環境與資源基金會空間規劃顧問Monique Mercado,從菲律賓觀點,淺談社會溝通對以科學為基礎的海洋保護區規劃之重要性;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張琪如,則是以跨學科學習的故事,分享綠島陸海生態系統交互作用與社會生態韌性;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郭庭君,則是引述從證據到行動,科學與溝通在建立海洋保護區中的角色。海保署表示,希望從科學調查、社會溝通及各國擴大劃設海洋保護區或認定OECM等經驗,建立國際30ⅹ30合作網絡。

           會議第二天(28)日將以「以保護區域為基礎之永續經濟成長」為主題。在探討「海洋保育行動之創新與永續」議題上,邀請紐西蘭保育部資深國際顧問Mandy Leathers、馬來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計畫主持人Chitra Devi、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張壽華、農業部水產試驗所研究員陳均龍及洄游吧有限公司創辦人黃紋綺,共同研討漁業經濟與海鳥保育平衡、結合社區協力推動海洋環境保護與永續、臺灣里海教育場域等行動方案。在探討「從傳統知識與多元涵容的視角探討海洋保育與永續成長」議題上,邀請美國大法羅隆與柯德爾國家海洋保護區總監Maria Brown、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蔡政良、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及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劉子銘,共同分享保護海洋與經濟穩定性、原民傳統知識與多元涵容、蘭嶼原住民海洋保育自主行動等經驗案例。

           海保署說明,此次圓桌會議採實體及線上會議方式進行,有加拿大、印尼、美國、汶萊、紐西蘭、馬來西亞、菲律賓、智利、韓國、越南及我方等11個經濟體共同與會。期許海洋保育的努力成果,進一步為海洋產業及漁業永續發展帶來契機。與此同時,結合人文地景與傳統智慧,保障沿海漁民及原住民社群的用海權益,期待在推動海洋保育的同時,可以進一步重振沿海社區,實現永續及涵容的海洋保育願景。海保署將持續推動全民海洋素養及科學教育,鼓勵民眾知道海洋、親近海洋,幫助人們能與海洋共生共融。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吳龍靜副署長
    聯絡電話:07-3382057#262017或0919-613467
    發稿日期:113年8月27日

    相關圖片
    圖1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致詞
    圖1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致詞
    圖2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APEC海洋及漁業工作小組主席Mónica Rojas Noack致詞
    圖2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APEC海洋及漁業工作小組主席Mónica Rojas Noack致詞
    圖3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 正式合照
    圖3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 正式合照
    圖4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大合照
    圖4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大合照
    圖5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専題報告
    圖5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保署署長陸曉筠専題報告
    圖6 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郭庭君副教授
    圖6 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郭庭君副教授
    圖7 韓國海事研究所Jungho Nam資深研究員
    圖7 韓國海事研究所Jungho Nam資深研究員
    圖8 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Maxine Westhead主任(預錄影片)
    圖8 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Maxine Westhead主任(預錄影片)
    圖9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張懿教授
    圖9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張懿教授
    圖10 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Rahmadi Sunoko資深政策分析師
    圖10 印尼海洋事務和漁業部Rahmadi Sunoko資深政策分析師
    圖11 現場來賓提問
    圖11 現場來賓提問
    圖12 韓國海事研究所Jungho Nam資深研究員回應問題
    圖12 韓國海事研究所Jungho Nam資深研究員回應問題
    圖13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管主委與貴賓交流1
    圖13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管主委與貴賓交流1
    圖14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管主委與貴賓交流2
    圖14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海委會管主委與貴賓交流2
    圖15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貴賓交流
    圖15 第23屆APEC圓桌會議貴賓交流
    • 瀏覽人次: 1110人
    • 更新日期: 113-08-27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