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您現在的位置是:
home
首頁 > 訊息專區> 新聞快訊
  • :::

    新聞快訊

    中央內容區塊
    APEC第22屆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 成果豐碩 促進區域海洋永續議題跨領域對話
    發布日期:112-09-06
    發布單位:秘書室

    海洋委員會為呼應APEC 2023年度主題「為各方創造具韌性且永續的未來」及「互連、創新與包容性」3大優先領域,9月6、7日在臺北舉行「第22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邀請日本、澳洲、印尼、泰國、韓國及我方等APEC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經濟體14位講者分享,其中由彰化區漁會及關渡自然公園經營團隊講者,分別代表漁業界及在地團體與國際對話,吸引國內外產官學逾百人實體與線上交流,共同探討氣候變遷、海洋環境保育及永續利用領域的解方,成果豐碩。
           海委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指出,在APEC第1屆海洋部長會議就強調企業及私部門參與海洋永續管理的必要性;我國自2000年起每年向APEC申請辦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迄今已舉辦21屆。本(第22屆)次圓桌會議自籌性計畫,於今年1月向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APEC-OFWG)提報後,在2月中旬該工作小組第20屆年會中報告,獲主席Ms. Mónica Rojas Noack及多個會員體大力支持。            本屆主題呼應APEC年度主題、APEC- OFWG 2021至2023年戰略計畫,並延續2022年路徑圖及近年國際熱議的話題,聚焦在「離岸風場開發下之海洋保育發展」與「藍碳經濟發展現況與挑戰」為主軸, 我們都知道「離岸風場開發下之海洋保育發展」是當前臺灣所面臨至關重要的主軸課題,而「藍碳經濟發展現況與挑戰」在臺灣是一個還沒成熟及沒有完整體架構的議題,希望藉由這次圓桌會議共同深入討論、分享經驗,期與各經濟體共同研討「有效平衡海洋生態與資源永續利用」及「提升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之解方,創造海洋生態保育與藍色經濟共榮模式。
           海委會表示,首(6)日由海保署黃向文署長進行「淨零碳排放目標下的海洋保護策略」專題演講揭開二天論壇的序幕,首場論壇主題為「離岸風場開發下之海洋保育發展」,其中在探討「離岸風場開發與海洋生態保育共榮發展模式」議題上,由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代表漁業界在APEC會議與國際對話,借鏡日本秋田案例,分享彰化王功螻蛄蝦繁殖保育區漁業共管經驗,強調公私合作夥伴對於兼顧海洋保育與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也認為風電開發須與漁業共榮,提出在風場周邊發展海洋牧場(海洋水產養殖場)、建立漁業補償/共存基金、ESG與漁業合作、漁民轉型(巡護或鯨豚觀察員)等想法,並與漁民建立長期溝通管道,創造雙贏。日本農林水產省顧問Masanori Miyahara,也從日本風電與漁民互利雙贏的角度切入,除了開發須進行漁業影響評估(FIA)及建立溝通平台外,應考量開發區域與漁場或海洋水產養殖場的競合問題,以及開發區域可兼作海藻、貝類及幼魚繁殖場域等,以增裕周邊海域漁業資源。另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教授邵廣昭,亦從文獻案例回應此議題,提出風機基礎具人工魚礁培育漁業資源及聚魚效果,輔以良好管理(如有效管制非法捕撈等),可增惠生態系統並創造漁業資源外溢效應,未來可朝向其他有效保育措施區域(OECM)發展。有關海洋牧場及OECM概念尚在發展階段,產官學各界仍有不同看法及疑慮,將持續透過調查研究、社會溝通及國際交流,共同探討良好的解方。
            首日第二個議題是「海域空間規劃與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從科學基礎調查、風險評估管理、海洋生態影響減緩措施精進、海洋空間規劃管理及以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基礎等角度,共同探討如何達到有效平衡生態系統、維持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之解方。其中澳洲Ross分析公司負責人Keith Reid,認為海域不確定性高,其資料蒐集及生態風險評估與陸域截然不同,以風場開發對海鳥影響為例,在敏感性方面,需考量鳥類的豐度、分佈範圍及飛行行為,在生產力方面,則考量保育狀態及族群動態;對於高風險物種應有調查指引及強而有力的減輕措施,然而海鳥觀測調查不易是共同的挑戰,需全球集思廣義如何共同合作保育遷徙物種。另外,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資深研究員Jongseo Yim,則是分享海洋空間規劃與管理(MSP)作為有效平衡生態系統與經濟部門的重要性,韓國的海洋空間規劃管理法包含海洋空間規劃、海洋使用分區及海洋空間資料系統,以及擬定政策方向、經營管理、適宜性審查及諮詢機制等程序,未來將融入生態系服務價值。
           會議第二天(7日)將以「藍碳經濟發展現況與挑戰」為主題,邀請印尼、泰國及澳洲專家,共同研討藍碳之潛力與對淨零發展目標之貢獻,以及如何提高海洋生態系統之固碳能力,呼應2023 APEC重視的淨零與永續核心理念,從解析海草床、鹽沼及紅樹林之碳吸存能力,以及復育紅樹林過程及經營成效,到宏觀角度探討藍碳的生態系服務價值的重要性,包含調節、供給、支持及文化經濟等價值,期透過公私合作達成工作組發展目標。其中CIFOR-ICRAF印尼首席科學家Daniel Murdiyarso博士及澳洲海洋科學院與CDU-RIEL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Brown,以印尼為例,分享在巴黎協定及總統訂頒紅樹林復育法案的指導下,推動藍碳政策及紅樹林復育計畫,紅樹林的碳匯能力約為陸域森林的26倍,亦能保護中爪哇省村莊1800萬人免受沿海洪水影響,同時兼具其他生態系服務功能(如:增加紅樹林面積、提高漁業生產力、提供生態旅遊等),初估紅樹林生態系服務投資效益,每年每公頃價值約100至160萬元。
           管碧玲今(6)日開幕致詞時強調,今天圓桌會議聚集非常多的會員體、學者專家以及民間部門代表,是一個深具意義的場合,今年二大主題圍繞著離岸風電與漁業如何共榮,以及藍碳經濟如何發展、共同促進海洋的永續發展,透過這場會議寶貴經驗與知識的交流,讓所有經濟體凝聚共識,風電與漁業應該手牽手,攜手共榮;而當他們手牽手時,是要共同走在海洋保育的道路上,風電與漁業不會也不應該反對海洋保育,因為海洋保育創造海洋的永續,才能支持漁業的永續、創造綠能風電的利基。而我們的保育要從藍碳經濟著手,才能走向海洋的永續,我們都知道臺灣當前在海洋永續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再努力及形成共識,我們非常期待這樣深具意義的場合,藉由本次會議產官學界的真知灼見,獲得共識外,更能促進臺灣在這些課題上推進的力量。
           此次圓桌會議採實體及線上會議方式進行,有澳洲、智利、中國、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我國、泰國、越南等14個經濟體共同與會,在海洋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經驗分享與對話,期盼共同推動綠能與海洋保育共榮及藍碳經濟發展。


    權責機關及發言人:海洋保育署吳龍靜副署長
    聯絡電話:0919613467
    發稿日期:112年9月6日 上午

    相關圖片
    圖1 -1 活動大合照
    圖1 -1 活動大合照
    圖1-2 活動大合照
    圖1-2 活動大合照
    圖2-1 正式合照
    圖2-1 正式合照
    圖2-2 正式合照
    圖2-2 正式合照
    圖3 管碧玲主委致詞
    圖3 管碧玲主委致詞
    圖4 黃向文署長專題報告
    圖4 黃向文署長專題報告
    圖5 管主委與國內講者(邵廣昭教授)打招呼
    圖5 管主委與國內講者(邵廣昭教授)打招呼
    圖6 管主委與國際講者(日本代表Masanori Miyahara)打招呼
    圖6 管主委與國際講者(日本代表Masanori Miyahara)打招呼
    圖7 管主委與國際講者(澳洲代表Keith Reid)打招呼
    圖7 管主委與國際講者(澳洲代表Keith Reid)打招呼
    圖8 黃署長與國際講者(澳洲代表Keith Reid)打招呼
    圖8 黃署長與國際講者(澳洲代表Keith Reid)打招呼
    圖9 黃署長與國際講者韓國代表(Jongseo Yim)打招呼
    圖9 黃署長與國際講者韓國代表(Jongseo Yim)打招呼
    相關附件
    • 20230906 APEC Offshore windfarm and Blue Carbon_Huang(final)-黃署長簡報  檔案下載:15次
    • 瀏覽人次: 361人
    • 更新日期: 112-09-07
    設定:
    文字大小設定:
    範例:
    海洋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