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再利用
結合臺灣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之技術,讓「海廢變黃金」為臺灣處理海洋廢棄物之重要一環,亦係永續商機。
目前海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技術如下:
- 1. 寶特瓶
- (1)「亞東創新發展公司」與運動廠牌Adidas合作,在馬爾地夫周遭之海島國家建立回收系統,把海洋寶特瓶之回收規格化,以降低運輸成本與後處理之複雜程度。所收集之廢棄寶特瓶經由熔融、抽絲,做成再生纖維,打造出全球獨家供應之海洋環保鞋。
- (2)2019年「亞東創新發展公司」與臺灣桃園市政府合作,簽署「海洋廢棄寶特瓶回收再利用合作意向書」(MOU),將臺灣桃園市淨灘、淨海所清出之寶特瓶,由「亞東創新發展公司」進行清洗與破碎工作,後再交由「遠東新世紀公司」抽紗,製成環保慢跑衣或其他環保產品,後另無償回饋予臺灣桃園市使用。
- 2. 廢棄漁網
廢漁網以尼龍材質價值最高,回收再利用技術最為成熟,回收方式可分為物理及化學回收。單一材質廢尼龍漁網,經熔融再抽絲屬物理回收;透過裂解、分餾等化學製程,製成己內醯胺(尼龍6原料)後再造粒及抽絲,屬化學回收。「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於臺灣嘉義縣新港鄉建立廢漁網化學回收廠,該化學回收廠預計於109年進行試車、投產,每月處理量預估約300公噸。
- (1)美國戶外服飾大廠委託NGO在智利收集廢棄漁網,再將經初步整理過之廢棄漁網送往越南工廠熔融後,再送交「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臺灣之工廠抽絲。
- (2)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永續設計組將2017年度活動與過往資料蒐集之廢棄漁網進行再製處理:清洗、裁斷、熔融造粒。產出再生後之尼龍粒子,製成屬於臺灣第一款海廢再生眼鏡。
- (3)富勝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寶特瓶、牡蠣殼、廢棄漁網轉化成可用之紡織紗,再製成各式各樣之產品。
- 3. 保麗龍
- (1)SKB文明鋼筆利用再生寶特瓶(R-PET)、海廢保麗龍(R-HIPS),設計出兩款再生鋼筆。
- (2)光寶科技企業與臺灣澎湖縣政府合作,將澎湖蒐集到之保麗龍,送至齊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保麗龍進行溶解、揮發、冷凝,並分離出溶劑與塑膠。最後,將再生之塑膠粒料做成鍵盤及滑鼠。
海廢美學
海洋保育署108年6月為響應世界海洋日,與澎湖海廢藝術家唐采伶製作「海洋上訴」大型作品,其創作理念係:「海洋是地球之母,是無法說出人類語言的大地之母,提供人類生存所需,但隨著經濟發展快速進步,人類過度消耗地球資源,讓海洋及其他海洋生物飽受殘害,因而向人類提出上訴,藉以警惕民眾必須珍惜海洋資源、勿隨意丟棄垃圾,影響海洋環境及生態」。另創作的海廢世界地圖,訴求當海洋被我們的垃圾填滿,淨灘拾起的垃圾,交織成我們的世界,撿不是唯一,減才是唯一。
海廢藝術家唐采伶與其創作之海廢藝術品「海洋上訴」合影
海廢藝術家唐采伶創作「海廢世界地圖」
海保署107年4月份舉辦全國「美麗海灣、無塑海洋」繪畫比賽,邀請國中、小學生發揮創意,透過繪畫表達海洋垃圾對海洋生物之衝擊,並將得獎作品製成108年年曆,藉以提升大眾對海洋環境及海洋廢棄物之關注。
全國「美麗海灣、無塑海洋」繪畫比賽得獎作品
還我美麗海洋~鯊魚哭哭(新北市集美國小低年級吳宇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