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109年委託專業團隊參考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領域聯合專家組(Group of Experts on the Scientiific Aspects fo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SAMP)於2019年出版「海洋廢棄物監測和評估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plastic litter in the ocean)」觀測海底廢棄物,考量調查區域多為生態保育區鄰近海域,以底拖網採樣可能會破壞底棲生態,同時調查區域地形變化大,故以潛水人員進行海底廢棄物調查。
109年調查地點為基隆市外木山、新北市貢寮、桃園市觀新、彰化縣彰濱、屏東縣海生館、臺東縣綠島、宜蘭縣龜山島及花蓮縣石梯坪等海域,以穿越線調查方式執行計12,400公尺,並換算計算每平方公里垃圾密度,調查結果以花蓮縣石梯坪海域最高(24,048件/平方公里),其次依序為彰化縣彰濱海域(8,333件/平方公里)、屏東縣海生館海域(8,000件/平方公里)、桃園市觀新海域(4,375件/平方公里)、新北市貢寮海域(2,778件/平方公里)、臺東縣綠島海域(2,083件/平方公里)、宜蘭縣龜山島海域(1,875件/平方公里)、基隆市外木山海域(1,429件/平方公里)。海廢密度計算因調查範圍、調查次數及調查方式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調查區域 | 海底垃圾密度(件/平方公里) |
---|---|
花蓮縣石梯坪 | 24,048 |
彰化縣彰濱 | 8,333 |
屏東縣海生館 | 8,000 |
桃園市觀新 | 4,375 |
新北市貢寮 | 2,778 |
臺東縣綠島 | 2,083 |
宜蘭縣龜山島 | 1,875 |
基隆市外木山 | 1,429 |